【0dsyong.com--歡迎詞】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師德的論文的文章3篇 , 歡迎大家參考查閱!
摘要: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搖籃,應該在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走在社會前列。本文闡述了師德師風建設的內(nèi)涵,充分認識師風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推進師德建設,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我院的師德師風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關(guān)鍵詞:師德師風;服務;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03-10842-01
1、引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播人生道理,講授專業(yè)知識,解除心中困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教師所要做的事。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是老師把知識一代又一代地傳播下去。所以,我認為,教師更像一個接力賽的運動員,這個接力賽的總長度是人類的整個時間長河,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悠悠無盡頭。歷史賦予我們特定的一程,我們從上一代手中接過知識接力棒,然后跟時間賽跑,直到跑完我們這一段,把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代人??缛?1世紀,進入知識爆炸的年代,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教師,又該以一種什么樣的形象出現(xiàn)呢?
2、加強師德建設
教育發(fā)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zhì)師德為本。教師是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xiàn)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生力軍,所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十六大精神,推進以德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師德建設是改進教風帶動學風的迫切需要,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教師向社會和個人提供教育服務,教師的工作實際上是一種服務性工作。學生是教師教育對象,也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教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guān)系,又是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的關(guān)系。因此,教師的專業(yè)道德中特別強調(diào)為學生服務的精神。教育服務的公共性,還要求教師對服務對象一視同仁,不容許教師出于個人的好惡不公平地對待任何學生。學生們是在成長中不斷地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的成長,我們不但要接受學生的優(yōu)點更要接納學生的缺點。我們班有一個有名的差生,經(jīng)常打架斗毆。我沒有整天對他板著面孔或者不聞不問,反而我覺得這學生內(nèi)心是孤獨的,作為教師應該讓他明白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這個學生有一個特點,對于老師講的話言聽計從。針對這一點我首先動員全班同學不要孤立他并和他做朋友,與其家庭聯(lián)合共同給他以溫暖,并采用不同渠道、不同側(cè)面、不同角度地幫助他,最終使他改變了“破罐子破摔”的觀念。
現(xiàn)實迫切要求我們在推動素質(zhì)教育中,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zhì)放在首位。在必要時常常犧牲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向服務對象提供專業(yè)服務。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在必要時無條件的犧牲個人利益,服從或服務于集體或服務對象。教師中存在的對教學不負責任,應付了事;對學生漠不關(guān)心,教書不育人;自我要求不嚴,不能為人師表等等,必然損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為人師表的形象。有些教師想不明白為什么如此簡單的事學生都會做不好,由此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名言:“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也就是我們通常俗語中所說的“狼不怕人,恩怕人”(即譴責不一定比寬容更能引起犯錯誤的人在道德情感上的自?。?。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如果我們老師能對孩子的一些“毛病”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將比死抓住他們的“小辮子”不放,更能引起學生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這更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
3、敬業(yè)精神
教育服務和其他專業(yè)服務一樣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它為教育專業(yè)團體和個人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對于教師來說,教育工作不僅是一種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敬業(yè)精神”意味著教師必須竭盡全力提高專業(yè)標準,促進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在教學上,我要求自己不斷創(chuàng)新,在專業(yè)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斷提高。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意味著是塑造人類的思想,建設人類的精神世界,是精神文明的設計者和創(chuàng)造者。歷史賦予我們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給學生知識,使他們聰明;傳授道理,使學生學會做人。這就是教師職業(yè)的特殊之處。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教師獻身教育、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為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同時也為維護和發(fā)揚高尚師德傳統(tǒng)做出了不懈努力。教師隊伍整體素質(zhì)是比較好的,其中許多優(yōu)秀分子堪稱楷模。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師的責任更加突出了,對師德素質(zhì)的要求更加廣泛了,教書育人工作的標準更高了。然而,目前教師隊伍中存在少數(shù)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質(zhì)、人格特性存在缺陷,業(yè)務能力不強,治學不嚴謹?shù)葐栴}。特別是一些人學術(shù)風氣不正、學術(shù)道德敗壞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教師和學校的形象,給教育事業(yè)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利于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保持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技競爭力,是建設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的保障。
4、以身作則
教育服務有其獨特性。教師運用自己全部的素養(yǎng)特別是道德素養(yǎng),向?qū)W生提供專業(yè)服務。如果說大部分專業(yè)服務屬于技術(shù)性服務的話,那么教育服務歸根結(jié)底是道德服務,自然會向教師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的加強道德修養(yǎng)意識,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為人師表”。今天我們倡導的是師生人格上的平等,教師要尊重學生,要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學生也不需要對教師言聽計從,教師和學生處于一種對等的關(guān)系。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不做表率,相反,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師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來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在以往的觀念中,教師永遠是高高在上,學生必須仰著頭,只能傾聽。然而新的課程改革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個性,更主張的是把學生看作獨立的個體。因此,對于教師的要求就提到了更高的層面,不僅僅要把學生當作是受教育的對象,還要從心靈上接近他們,并允許甚至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發(fā)掘他們的個性,為學生的發(fā)展個性留下空間。
千千萬萬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兢兢業(yè)業(yè),為學生服務,向?qū)W生奉獻人類最美好的精神財富,以自己的表率教育學生為人處事。社會輿論經(jīng)常把“敬業(yè)精神”、“服務精神”、“奉獻精神”、“以身作則”,看成教師個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其實不然。這些都是教師的專業(yè)美德,而不是教師的個人美德。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表現(xiàn)出這樣一種道德水平,是教師的工作特點所致。師德不但是約束、鞭策和指導教師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勵和教育學生的道德手段。因此,師德在學校生活中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面,師德對教師的專業(yè)行為具有激勵、指導和約束作用;另一方面,師德對學生具有教育作用。師德通過影響教師的專業(yè)行為,影響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教師的身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身教,對學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一般情況下之所以能夠自然而然地實施身教,并不是因為教師天生就是道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動的特殊性使然。教育情境也確實使人更加大方展現(xiàn)自己的美德。另一方面,處在教育情境中的學生,一般都認為自己的老師確實應當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因此正常情況下不會對教師的道德示范產(chǎn)生抵觸情緒。其實,學校德育的成功,最終取決于教師的人格和行為表現(xiàn)。沒有教師的“身教”,就沒有真正的德育,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實現(xiàn)它的道德目的。
5、結(jié)束語
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為。任何一種師德表現(xiàn)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著人才觀、學生觀、質(zhì)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價觀等一系列相關(guān)理念在內(nèi)的綜合觀念。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以師德促進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的增強,以良好的教風,促進學生良好的學風的形成,從而激發(fā)為奉獻祖國、服務人民而發(fā)憤學習。
參考文獻:
[1]余曉林.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進我院師德師風建設.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2(3).
[2]劉圣權(quán).師德建設是學校發(fā)展的靈魂.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12.
[3]許紅峰.抓好師德教育提高育人水平[J].政法論叢,1998,(03).
[4]金臺政.新時期師德教育淺析[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4,(04).
[5]劉英賢.把師德作為師資隊伍建設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J].黑龍江教育,1999,(11).
[6]石鳳妍.以師德教育為重點促進全員道德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01,(22).
[7]楊志成.師德建設常抓不懈[J].天津教育,1997,(Z1).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古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對教師職業(yè)的解讀。也就是說,老師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和主張學習的可貴品質(zhì)。
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人師者,豐富的學識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能兼顧到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從而培養(yǎng)和塑造一批批具備優(yōu)秀人格的棟梁之材,我想,這樣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稱完美無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來的幾則新聞報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復旦大學醫(yī)學驕子報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為一些日?,嵤露l(fā)的矛盾;還有四川師范學校學生因別人影響了自己休息而揮刀向同學砍去……諸如此類令人觸目驚心的校園慘案無不讓人唏噓不已,到底是什么使這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父母和老師眼中無比優(yōu)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卻表現(xiàn)出了最為殘忍和讓人不可思議的人性陰暗面呢?是什么讓他們在簡單的生活問題處理上表現(xiàn)的如此愚鈍,不懂謙讓,又不愿與人合作,不懂關(guān)愛別人。我想縱使有其他的因素,但歸根到底,終歸是我們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對愛的傳遞。
是的,我們作為教師本應承擔起這個責任,架起這個愛的橋梁,將愛從小就根植到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正如,我常對學生說的那樣,孩子們來到學校,除了書本知識還要學習很多做人的根本。作為老師,除了教書,也要傳遞給學生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為人處事的技巧,而這個東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實,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師就要具備三顆心,即愛心,耐心、責任心。
所謂“愛心”,真正的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生。教育是心與心的呼喚,是愛與愛的共鳴。我原來在中學教畢業(yè)班的時候,曾經(jīng)在生活上幫助過一個單身家庭的學生,當時只是舉手之勞,后來每年的教師節(jié)這個學生都會專程跑來看我,傾訴感恩之情。教育就是這么的神奇,你播種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果實。教師理應成為愛的傳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讓每位學生都心懷陽光,擁抱未來。
什么是耐心呢?耐心就是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一樣,耐心的傾聽他們的想法,耐心的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每位孩子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難免會有曲折不平,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像對自己孩子一樣,對他們耐心一點,再關(guān)心一點,像牽著蝸牛去散步一樣慢慢的陪伴他們成長。也許其中會有錯誤,也會有失敗,但是只要改正,就會慢慢地回歸正途
最后說到責任心,我想作為人民教師,其責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夠為孩子們的未來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不急功近利,不只圖眼前。本著“十年樹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懷抱培養(yǎng)祖國棟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偉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總之,師者,就應采擷一束陽光,將它灑向?qū)W生的心田,讓每一個學生都沐浴著愛的光芒,最終也成為愛的使者,傳遞愛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樂的成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古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對教師職業(yè)的解讀。也就是說,老師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和主張學習的可貴品質(zhì)。
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人師者,豐富的學識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能兼顧到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從而培養(yǎng)和塑造一批批具備優(yōu)秀人格的棟梁之材,我想,這樣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稱完美無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來的幾則新聞報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復旦大學醫(yī)學驕子報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為一些日常瑣事而引發(fā)的矛盾;還有四川師范學校學生因別人影響了自己休息而揮刀向同學砍去……諸如此類令人觸目驚心的校園慘案無不讓人唏噓不已,到底是什么使這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父母和老師眼中無比優(yōu)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卻表現(xiàn)出了最為殘忍和讓人不可思議的人性陰暗面呢?是什么讓他們在簡單的生活問題處理上表現(xiàn)的如此愚鈍,不懂謙讓,又不愿與人合作,不懂關(guān)愛別人。我想縱使有其他的因素,但歸根到底,終歸是我們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對愛的傳遞。
是的,我們作為教師本應承擔起這個責任,架起這個愛的橋梁,將愛從小就根植到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正如,我常對學生說的那樣,孩子們來到學校,除了書本知識還要學習很多做人的根本。作為老師,除了教書,也要傳遞給學生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為人處事的技巧,而這個東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實,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師就要具備三顆心,即愛心,耐心、責任心。
所謂“愛心”,真正的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生。教育是心與心的呼喚,是愛與愛的共鳴。我原來在中學教畢業(yè)班的時候,曾經(jīng)在生活上幫助過一個單身家庭的學生,當時只是舉手之勞,后來每年的教師節(jié)這個學生都會專程跑來看我,傾訴感恩之情。教育就是這么的神奇,你播種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果實。教師理應成為愛的傳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讓每位學生都心懷陽光,擁抱未來。
什么是耐心呢?耐心就是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一樣,耐心的傾聽他們的想法,耐心的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每位孩子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難免會有曲折不平,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像對自己孩子一樣,對他們耐心一點,再關(guān)心一點,像牽著蝸牛去散步一樣慢慢的陪伴他們成長。也許其中會有錯誤,也會有失敗,但是只要改正,就會慢慢地回歸正途
最后說到責任心,我想作為人民教師,其責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夠為孩子們的未來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不急功近利,不只圖眼前。本著“十年樹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懷抱培養(yǎng)祖國棟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偉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總之,師者,就應采擷一束陽光,將它灑向?qū)W生的心田,讓每一個學生都沐浴著愛的光芒,最終也成為愛的使者,傳遞愛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樂的成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古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對教師職業(yè)的解讀。也就是說,老師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和主張學習的可貴品質(zhì)。
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人師者,豐富的學識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能兼顧到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從而培養(yǎng)和塑造一批批具備優(yōu)秀人格的棟梁之材,我想,這樣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稱完美無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來的幾則新聞報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復旦大學醫(yī)學驕子報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為一些日?,嵤露l(fā)的矛盾;還有四川師范學校學生因別人影響了自己休息而揮刀向同學砍去……諸如此類令人觸目驚心的校園慘案無不讓人唏噓不已,到底是什么使這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父母和老師眼中無比優(yōu)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卻表現(xiàn)出了最為殘忍和讓人不可思議的人性陰暗面呢?是什么讓他們在簡單的生活問題處理上表現(xiàn)的如此愚鈍,不懂謙讓,又不愿與人合作,不懂關(guān)愛別人。我想縱使有其他的因素,但歸根到底,終歸是我們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對愛的傳遞。
是的,我們作為教師本應承擔起這個責任,架起這個愛的橋梁,將愛從小就根植到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正如,我常對學生說的那樣,孩子們來到學校,除了書本知識還要學習很多做人的根本。作為老師,除了教書,也要傳遞給學生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為人處事的技巧,而這個東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實,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師就要具備三顆心,即愛心,耐心、責任心。
所謂“愛心”,真正的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生。教育是心與心的呼喚,是愛與愛的共鳴。我原來在中學教畢業(yè)班的時候,曾經(jīng)在生活上幫助過一個單身家庭的學生,當時只是舉手之勞,后來每年的教師節(jié)這個學生都會專程跑來看我,傾訴感恩之情。教育就是這么的神奇,你播種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果實。教師理應成為愛的傳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讓每位學生都心懷陽光,擁抱未來。
什么是耐心呢?耐心就是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一樣,耐心的傾聽他們的想法,耐心的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每位孩子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難免會有曲折不平,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像對自己孩子一樣,對他們耐心一點,再關(guān)心一點,像牽著蝸牛去散步一樣慢慢的陪伴他們成長。也許其中會有錯誤,也會有失敗,但是只要改正,就會慢慢地回歸正途
最后說到責任心,我想作為人民教師,其責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夠為孩子們的未來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不急功近利,不只圖眼前。本著“十年樹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懷抱培養(yǎng)祖國棟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偉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總之,師者,就應采擷一束陽光,將它灑向?qū)W生的心田,讓每一個學生都沐浴著愛的光芒,最終也成為愛的使者,傳遞愛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樂的成長。
以師德為重,用愛心育人
摘要:師德即眾德?!稘h書·禮樂志》:“《安世房中歌》:‘浚則師德,下民咸殖。’”顏師古注:“師,眾也。”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xiàn)為一種以對學生愛為核心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人格修養(yǎng),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師德是教師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師德中愛與責任則是師德的靈魂。關(guān)鍵詞:師德愛心責任
鄧小平同志說:“一個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guān)鍵在教師。”教育的目標是“德才并重,以德為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為人師,行為示范”,所從事的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但是,隨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發(fā)展,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出現(xiàn)了一些新問題,所以,加強師德的教育與訓練成為新時期教師必須上好的一課,以師德為重。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現(xiàn)身說法、以身示范,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師德,在師德中體現(xiàn)自我價值,實現(xiàn)良好的教育目的。
一、以師德為重
“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職業(yè)道德水平直接
關(guān)系到大中小學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guān)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1】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教師素質(zhì)關(guān)乎青年成長、關(guān)乎國家前途與命運,那教師的師德師風又是作為教師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該以師德為重。
師德是一種職業(yè)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我國就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做了如下總結(jié),為我們今天的師德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第一,注重責任,樹立信仰;第二,以身作則,為人表率;第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第四,德育為首,做人為先;第五,講究教法,循循善誘?!?】我們在現(xiàn)實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盡量做到。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需要,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社會文明的需要。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在師德建設方面應該結(jié)合我們社會的現(xiàn)實,努力完善我們自己,因為教師作為育人的主體,要具有完善的人格,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去影響學生,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為師表。以人格影響人格,以素質(zhì)造就素質(zhì)。大教育家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人格修養(yǎng),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對教育工作的強烈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情感,也是愛崗敬業(yè),熱愛教育的師德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一個人只有當他感到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對社會對人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時,他才會全力以赴地去奮斗。強烈的責任感,職業(yè)感和事業(yè)心是愛崗敬業(yè)得重要表現(xiàn),而愛崗敬業(yè)是師德師風的重要基礎(chǔ)。
所以我們要對工作有熱情,要有敬業(yè)精神,對從事的職業(yè)要從內(nèi)心和身心感到快樂和幸福;轉(zhuǎn)變對教師職業(yè)淡漠的態(tài)度,要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工作兢兢業(yè)
業(yè);要有奉獻精神,不重視物質(zhì)價值;確立“以教師為本”的師德教育理念;加強師德教育研究,提高師德教育科學性和時效性;改變單純知識化、理論化教育傾向,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訓練?!?】
二、以愛心育人
教書育人是我們的天職。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僅僅是一手拿課本一手拿粉筆的“教書匠”,而應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師。同時教書育人是師德師風的關(guān)鍵,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用的人才,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所以在教學和生活中,要特別強調(diào)教師不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還要做到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只有這樣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我教書已經(jīng)第六個年頭了,深刻體會到教師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教師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質(zhì)而言,應該是不斷地關(guān)心學生的生活,引導他們正確自主地學習,而不是一味地打罵學習,說服教育,要真正做到從心里去關(guān)愛孩子,用愛心育人。李國斌老師,一個充滿愛的老師,即使身患癌癥,依然在教學崗位上,他用自己的生命書寫著教育,“生命不息,教育不止”這是他的誓言。李老師的愛生觀:
1、要有全人教育的思想。做到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就是真正的愛學生,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是全人。
2、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愛是給予,是幫助。愛就要有愛的能力,我們愛學生,就要有給予的能力,幫助的能力,所以需要什么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才是真正愛學生。
3、要營造最佳的成長環(huán)境。愛學生就是要想方設法為他們營造最佳的環(huán)境。
4、要理解學生、關(guān)心學生。全面理解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guān)心和愛護。
5、要寬容和體諒學生。寬容學生的缺點,體諒學生的困難?!?】
李老師在《我的學生我的班》一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愛是永恒的力量》,“愛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實變成現(xiàn)實。的確如此,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學生,當他獲得了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老師的肯定、贊美時,仿佛體內(nèi)輸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5】李老師用他的生命在愛著學生,我們也應該這么做,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
師德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精髓,也是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組成部分,教師教書育人。必須先為人師表,行為示范,教師的職業(yè)特點就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zhì),師德師風是最重要的素質(zhì),是我們作為教師的靈魂。以師德為重,用愛心育人。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2005教師《教育部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
【2】王朝源《師德師風》四川師范大學電子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16-18
【3】王朝源《師德師風》四川師范大學電子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188-189
【4】李國斌《我的學生我的班》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78-80
【5】李國斌《我的學生我的班》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52-56
看過《關(guān)于師德的論文【三篇】》的人還看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