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學習心得體會】
一口氣讀完《梁家河》這本書后,我對習近平同志的知青生活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1969年1月,不滿16周歲的少年習近平從北京來到延安的一個小山村延川縣梁家河。從此,在窯洞一住就是七年。正如習近平后來所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習近平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從梁家河開始,一個16歲的少年用鎬頭、鋤頭、汗水、智慧改造陜北一個偏避的小村莊。沒有豪言壯語的高談闊論,有的只是揮汗如雨刨土打壩的鎬頭,有的只是在昏暗油燈下的細平氣和拉家話,有的只是一磚一瓦壘起的鐵匠鋪,有的只是“獎品換農(nóng)具”,凡此等等,點點滴滴,實在令人感動。
讓人感觸最深的是,習近平在過去那個條件艱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業(yè)。帶領(lǐng)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yè)社、發(fā)展生產(chǎn)、改善生活。在窯洞里讀書求知,在逆境中砥礪上進,在實干中樹立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正如梁家河村黨支部原書記石春陽所說的“群眾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 “當年的知青習近平,從群眾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樁樁實事做起,為當?shù)匕傩罩\幸福、謀發(fā)展,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這也成為他后來一以貫之的人民立場。
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當村支書時,帶領(lǐng)群眾建鐵業(yè)社、縫衣社、代銷社、磨坊,修沼氣池,打淤地壩,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來的。在梁家河那艱苦的七年歲月里,青年習近平從一個十五六歲的不諳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長為一名沉穩(wěn)自信、奮發(fā)有為的共產(chǎn)黨員和大隊支部書記,梁家河的知青歲月是習近平總書記成長的力量源泉?;鶎邮谴笪枧_、大課堂,群眾是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用自己青年時代在基層的成長經(jīng)歷告訴我們所有黨員干部,要情系群眾,要為人民服務干實事,要堅定理想信念,在奮斗中砥礪前行!
由此想到現(xiàn)在很多青年人,吃不了苦,彎不下腰,面對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總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不從自身找原因找差距,缺乏理想信念,很容易被困難打倒。同時,也想到我們寶華公司正處于轉(zhuǎn)型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我們要認真學習青年習近平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學習習近平的奮斗精神,學習習近平的吃苦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崗位,按照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的美好幸福生活。
看過《[梁家河讀后感心得體會]《梁家河》讀后感》的人還看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