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學習心得體會】
近日,跟著習總書記的腳步,重新溫習了他的七年知青歲月,學到了很多東西: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做出成效,只有敢說敢做才能有所作為,只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大家才會擁護。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習總書記從未停下學習的腳步,他總是隨時隨地的學習,抽取時間讀書。他喜歡讀書,喜歡寫東西,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的積累是一個人無法丟棄的財富,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跟上潮流,跟上時代,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眾所周知,創(chuàng)新是引領(lǐng)發(fā)展的第一動力,而沒有深厚的知識積累,那么一切都是空談。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習總書記敢說敢做的前提下有著深厚的知識作為支撐,學東西要追根溯源,而我認為,學習知識是一切的起點。習總書記在七年的歲月里“癡迷”在閱讀和學習之中,碰到喜歡看的書,就要把書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細研究透徹,十五六歲的年齡,正是孩子天真年少貪玩的年齡,而習總書記卻能定下心來,餓著肚子坐著,窗外歡聲笑語,窗內(nèi)書聲瑯瑯,踏下心看書、閱讀、思考,習總書記當時今日做出的一系列講話,都離不開七年里求知欲和上進心帶給他的財富。
一個人的思想支配著他所有的行動,一個人的意識決定著他會做什么樣的決定。而思想和意識的培養(yǎng)則需要知識的熏陶和教育,知識改變命運,我們的習總書記也用行動詮釋著這一點,在梁家河艱苦的日子里,習近平總書記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和思考,他讀書,從來不是水過地皮濕,讀過了,了解了歷史,豐富了知識就足夠了,而他會思考、借鑒和批判,正是這樣持之以恒的積累為總書記現(xiàn)在的思想、執(zhí)政理念打下了深厚的基礎(ch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習總書記喜歡讀書,自己帶書看,從別人那里借書看,通讀,讀懂,讀通,自己思考,寫東西,念念老三篇,讀讀報紙,講講當時的國際、國內(nèi)形勢。習總書記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拼搏,積極奮進。在每天都要天不亮起床干活、挑水、掙工分的前提下還要抽空讀書,讀讀寫寫,古有十年寒窗苦讀,今有七年艱苦奮進,習總書記深刻明白知識就是命運的道理,他和其他知青一樣,為改變陜北老百姓生存境遇和生活狀態(tài)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和好事。由于受其父親“問題”的牽連,在最初開始時并未得到支持和肯定,甚至還受到漠視和懷疑,但他始終謙虛待人,努力干活,虛心學習,在最艱苦的地方,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中,做最辛苦最累的活,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學習,后來終于入了黨,考進清華大學,這一切都是努力的結(jié)果。
看過《[適合大學生讀的書]大學生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的人還看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