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調查報告】
廣義的社會實踐是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狹義的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今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中國近代史綱要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國近現代史這一課上,我們觸摸到中國是怎樣從滿清的閉關鎖國走向屈辱與壓迫,又驚嘆于我們的民族是如何在一群青年的帶領下走向血性勃發(fā),走向改革與復興。最使我驚嘆的,是陳獨秀、李大釗等青年人以自己的學識與一腔年輕的熱血將馬克思的理想介紹給古老的中國,使腐朽與愚昧一步步走向終結,使中國的所有青年覺醒奮進,使中國共產黨成長而后壯大,最終成為歷史的必然。
掩卷沉思,同樣的年輕歲月,相仿的受教育水平與成長環(huán)境,相似的熱血,為什么我們沒有做出如此驚天地的事?想當年的中國,列強侵襲,軍閥主義蹂躪著四萬萬中國同胞的精神與靈魂,那時的時局無疑是困難的多的。然而,正是在那個時代,青年的靈魂獲得了覺醒,一次次搭上前途的請命、游行,一次次秘密的會談、籌資,青年的熱血釀成了舊中國的靈丹妙藥,一劑馬列主義救了一頭震天撼地的東方雄獅。
想今天,為什么自己沒有如此的豪邁霸氣勇于實現自己的大理想呢?是自身的覺悟不夠;是自己思考的過于狹隘;是自己從來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即中國的命運,自己的理想就決定了民族的未來;是自己從未將自我與中國聯系緊密;是自己的發(fā)展從未與大眾緊密相連。而,這一切未做之事,都是從小黨所教育過我的,只有與國家的發(fā)展緊密聯系,自己的成長才能與世界休戚相關,只有讓黨的光輝存在心間,才能永恒的提醒自己:不被世界拋棄,做有大作為的中國人,做有理想的永遠的青年。
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為了挽救國家危亡,先進的知識分子歷盡千辛萬苦,探索真理,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代表先進地主階級統(tǒng)治集團的農民戰(zhàn)爭、地主階級的洋務新政和資產階級的維新運動,都不能實現中國的獨立和富強,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族主義革命仍然解決不了中國的獨立和富強的問題。中國的先進分子走上馬克思主義指引的道路,是他們經過長期艱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種選擇。1917年俄國爆發(fā)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先進分子把自己的目光從西方轉向了東方,從資本主義轉向了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推動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方向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因為十月革命發(fā)生在其國情與中國相同或近似的俄國,因而對中國的先進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其次,十月革命,新俄國號召反對帝國主義,并以新的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中國,更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1919年蘇維埃俄國第一次對華宣言聲明放棄沙俄在中國攫取的一切特權,更引起人們很大的震動。再次,十月革命中俄國工人、農民和士兵群眾的廣泛發(fā)動,并由此贏得勝利的事實,也給中國的先進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啟示。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為了挽救國家危亡,先進的知識分子歷盡千辛萬苦,探索真理,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代表先進地主階級統(tǒng)治集團的農民戰(zhàn)爭、地主階級的洋務新政和資產階級的維新運動,都不能實現中國的獨立和富強,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族主義革命仍然解決不了中國的獨立和富強的問題。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一開始就是知識分子的自我改造運動,而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先進知識分子進一步把自己的立足點轉到工人階級上來,工人群眾中產生了一批有階級覺悟的先進分子。而五四運動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社會發(fā)展和革命發(fā)展的結果。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給災
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就展現了嶄新的面貌,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明確的斗爭目標。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時,只有53個成員,現在已是領導整個國家的大黨。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這種發(fā)展表明,從本質上看,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毛主席曾經告訴過我們,最偉大的變革應當是思想領域的變革。黨的建設最應當做的,就是給予青年精神上的顧問與鼓舞。九十年的歲月變遷,黨員們的面龐可能由青春轉向滄桑,但其思想卻永遠有著不老的活力。一代代的老黨員,以其幾十年的奮斗給我們以指導,一代代的新黨員也同樣應該奮發(fā)向前。
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啟明燈與引路牌,是一句涵蓋所有的宣言,是一個莊嚴與偉大的承諾,是一種期盼,是一種氣魄,是一種所有青年的品德與熱血,是一件令人著迷的偉大工作。因此就像17歲的馬克思所信奉的,我們所選擇的應是為所有人的快樂而做的,應不會讓我們的未來悔過而做。
加強黨建,對于所有的青年來說,應讓青春留在心中,不要被安逸迷失心智,我們以90年前的毛主席、陳獨秀、李大釗為榜樣,讓普羅大眾的安危為自己生命意義的維系。我們以如今的沈浩,王樂義為榜樣,讓所有人的笑靨為自己快樂的源泉。90年榜樣的力量,一代代無與倫比的燦爛。就讓黨在我,不,在我們所有人心中!
20世紀的中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__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創(chuàng)立了中華民國,但是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此時,袁世凱、張勛等復辟帝制;軍閥割據混戰(zhàn),民不聊生;而后又遭遇法西斯的日本的入侵?民族危難關頭,以共產黨和國民黨為代表的兩派愛國人士正積極的投身革命,意圖變革中國這種混亂的局面和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由此就有了后來兩次兩黨合作美好的局面。
19__年日本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像世人宣告了它是多么覬覦中國的野心。但此時我們的人民還未覺醒,他們正忙著安內,國共在經過第一北伐合作之后,國民黨意識到共產黨將會成為以后的大對手,在蔣介石的領導下就無故開始叛變并大肆搜捕共產黨人士,他可能吸取了近代為了富國強民所做的先大力增強國內實力即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我們忙著肅內,而日本正全力的為侵略中華做著充分的準備呢!我們還不知道我們即將面對的災難。
19__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拉開了日本侵華的序幕。因為蔣的堅持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迅速侵占了中國東北,從而加快了日本侵華的進程,加深了日本囂張的氣焰,加強了日本侵華的部署,加緊了橫掃亞州的動作。共產黨站在時代的高度分析了當時的時局,做出了團結全國,共同抗日的主張,獲得了全國人民的支持。抗日根據地相繼建立和鞏固;游擊小分隊陸續(xù)組成并發(fā)揮作用;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慢慢的壯大;中國軍隊英勇的開始阻擊日軍?而此時蔣介石也無力顧及安內的事情,也加緊投入到抵抗外來侵略的戰(zhàn)略上來。
我們都知道,蔣先生小時后深受入學的熏陶,青年時代是去日本留過學的,是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yè)的,而且在民國成立后追隨孫先生,它在軍事、政治、文學才能和素養(yǎng)也是相當精明的。所以在孫先生逝世后,中華民國在他領導下也具有相當的戰(zhàn)斗力的。
緬懷過去的歷史,才能找到未來奮斗的方向;銘記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方能倍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這是我這次社會實踐的主題。
在北京西南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坐落著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這里是七七事變的爆發(fā)地,是日本侵略者開始全面侵華戰(zhàn)爭開始的地方。紀念館莊嚴,肅穆,充滿歷史的沉重感。周日,我與幾位同學來到這里,懷著對先烈們的無限敬意和緬懷,接受歷史的洗禮。
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全面而詳實的記錄了中華民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歷程。展覽以歷史圖片和實物為主,輔以文字解說、景觀、油畫、雕塑、幻影成像、影視片等,突出表現了中華民族面對外來侵略者時,全國各民族人民不畏犧牲,共御外侮的偉大民族精神,也表現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所付出的巨大的民族犧牲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也深刻的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zhàn)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展覽不僅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客觀的肯定了國民黨在正面戰(zhàn)場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這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中華民族共御外侮的團結精神??谷諔?zhàn)爭中,中國共產黨積極推進國共合作,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使得四萬萬同胞聯合起來,組成可以淹沒所有侵略者的抗戰(zhàn)洪流。
20__年,日本關東軍制造“九一八事變”,開始侵華戰(zhàn)爭,在
兩個月內占領了東北三省,在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下,日本關東軍侵占東三省過程中除在黑龍江遭遇馬占山部激烈抵抗外,并未遭受損失,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占領了東北三省。20__年日本又進攻上海,第一次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由于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武裝逼迫蔣介石抗日。20__年,日本侵略軍在盧溝橋制造“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同時也是中國全面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中國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zhàn)場與侵略軍作戰(zhàn),先后發(fā)動:第二次淞滬會戰(zhàn)、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等戰(zhàn)役;中國共產黨則在敵后戰(zhàn)場展開攻勢,以游擊戰(zhàn)為主,發(fā)動人民群眾,讓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zhàn)爭的深淵而不能自拔;同時港澳臺以及海外僑胞為抗戰(zhàn)捐款捐物,認購國債回國參戰(zhàn),不同黨派不同團體捐棄前嫌,共赴國難。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整個中華民族聚合了中國近代史進程中空前的團結局面,正是這種團結,形成了即使是在國家羸弱不堪的情況下,也必然戰(zhàn)勝侵略者的不竭的動力源泉。
看過《關于中國近代史綱要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三篇】》的人還看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