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工作總結范文】
團隊是由基層和管理人員組成的社區(qū)。它合理利用每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共同解決問題,實現(xiàn)共同目標。團隊的組成要素概括為5p,包括目標、人員、定位、權限和計劃。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團隊合作的名人事例的文章3篇 ,歡迎品鑒!
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只老鼠結伴去偷油,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們只能聞到油的香味,卻喝不到油,老鼠很焦急。突然,一只老鼠想出一個很棒的辦法,它提出三只老鼠一只咬著另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大家經(jīng)過討論取得了一致的共識,并決定輪流喝油。有福同享啊,誰也不能獨自享用。于是,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下想:“油只有這么一點點,大家輪流喝多不過癮啊,今天算俺運氣好,第一個下來喝油,不如自己先喝個痛快。”加在中間的第二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沒多少,萬一讓第一只老鼠把油喝光了,俺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嗎?我干嗎這么辛苦的吊在中間讓那小子獨自享受呢?我看還是把它松開,干脆自己跳下去喝個痛快!”最上面的老鼠也在想:油就那么少,等他們兩個吃飽喝足了,哪還有我的份呀,不行,必須立即做出決斷,于是最上面的老鼠就放開了中間這只老鼠的尾巴。它們爭先恐后的跳到缸底,渾身濕透,一副狼狽的樣子,加上腳滑缸深,它們就再也沒有跳出來。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盡管三只老鼠表面上看來在一起合作了,可它們彼此各懷心事,沒有做到精誠合作,所以,這樣的合作還不如不合作的好。單打獨斗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很難成功,真正的強者應該講究雙贏,追求團隊精誠合作精神。
以前聽過一個故事:三個皮匠結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進一間破廟。恰巧小廟也有三個和尚,他們看見這三個皮匠,氣不打一處來,質(zhì)問道:"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憑什麼說‘三個和尚沒水喝’?要修改辭典,把謬傳千古的偏見顛倒過來!"
盡管皮匠們謙讓有加,和尚們卻非要"討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
上帝一言不發(fā),把它們分別鎖進兩間神奇的房子里——房子闊綽舒適,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內(nèi)有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每人只發(fā)一只長柄的勺子。
三天后,上帝把三個和尚放出來。只見他們餓得要命,皮包骨頭,有氣無力。上帝奇怪地問:"大鍋里有飯有菜,你們?yōu)樯恫怀詵|西?"和尚們哭喪著臉說:"我們每個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長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著呵!"團隊合作小故事三個皮匠和三個和尚的故事
上帝嗟嘆著,又把三個皮匠放出來。只見他們精神煥發(fā),紅光滿面,樂呵呵地說:樂呵呵地說:"感謝上帝,讓我們嘗到了世上最珍美的東西!"和尚們不解地問:"你們是怎樣吃到食物的?"皮匠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我們是互相喂著吃的!"
這是一個難得的兄弟創(chuàng)業(yè)故事,其理性堪稱標本。
16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tǒng)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這5 個創(chuàng)始人的QQ號,據(jù)說是從10001到10005.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chuàng)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伙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馬化騰是 CEO(首席執(zhí)行官),張志東是CTO(首席技術官),曾李青是COO(首席運營官),許晨曄是CIO(首席信息官),陳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將騰訊的創(chuàng)業(yè)5兄弟稱之為“難得”,是因為直到2005年的時候,這五人的創(chuàng)始團隊還基本是保持這樣的合作陣形,不離不棄。直到騰訊做到如今的帝國局面,其中4個還在公司一線,只有COO曾李青掛著終身顧問的虛職而退休。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業(yè)迅速壯大的過程中,要保持創(chuàng)始人團隊的穩(wěn)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這個背后,工程師出身的馬化騰從一開始對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設計功不可沒。
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占了47.5%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占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占10%的股份。
雖然主要資金都由馬所出,他卻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占大股。“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保持穩(wěn)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于搭檔之間的“合理組合”。
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史》作者林軍回憶說,“馬化騰非常聰明,但非常固執(zhí),注重用戶體驗,愿意從普通的用戶的角度去看產(chǎn)品。張志東是腦袋非?;钴S,對技術很沉迷的一個人。馬化騰技術上也非常好,但是他的長處是能夠把很多事情簡單化,而張志東更多是把一個事情做得完美化。”
許晨曄和馬化騰、張志東同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他是一個非常隨和而有自己的觀點,但不輕易表達的人(創(chuàng)業(yè)網(wǎng):
如果說,其他幾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檔級人物”的話,只有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chuàng)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愛好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是另一個類型。其大開大合的性格,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過或許正是這一點,也導致他最早脫離了團隊,單獨創(chuàng)業(yè)。
后來,馬化騰在接受多家媒體的聯(lián)合采訪時承認,他最開始也考慮過和張志東、曾李青三個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后還是采取了5人創(chuàng)業(yè)團隊,根據(jù)分工占據(jù)不同的股份結構的策略。即便是后來有人想加錢、占更大的股份,馬化騰說不行,“根據(jù)我對你能力的判斷,你不適合拿更多的股份”。因為在馬化騰看來,未來的潛力要和應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問題。如果拿大股的不干事,干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會發(fā)生。
當然,經(jīng)過幾次稀釋,最后他們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當初的1/3,但即便是這樣,他們每個人的身價都還是達到了數(shù)十億元人民幣,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可以說,在中國的民營業(yè)中,能夠像馬化騰這樣,既包容又拉攏,選擇性格不同、各有特長的人組成一個創(chuàng)業(yè)團隊,并在成功開拓局面后還能依舊保持著長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見的。而馬化騰成功之處,就在于其從一開始就很好地設計了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責、權、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