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學習心得體會】
讀罷《梁家河》,掩卷久思,習近平總書記年輕時代生活、經(jīng)歷、戰(zhàn)斗的過程,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理想和抱負的所有青年奮斗和學習的榜樣。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總書記胸懷遠大抱負,腳踏實地、敢為人先,創(chuàng)新實干、無私忘我的精神,引領著那樣一個熱火朝天、精神煥發(fā)的偉大時代。
1981年5月6日,《西安鐵道》報"青春"專欄第67期發(fā)表了我和其他同志采訪的新聞通訊報道“白云深處的年輕人”一文。這篇文章在報刊第三版的通欄標題"我為祖國做了些什么?"左上方顯著位置刊登,引來鐵路戰(zhàn)線年輕人的強烈反響和好評。西安鐵路部門和寶雞鐵路部門黨組織非常重視,掀起了在全鐵路系統(tǒng)學習的高潮。青石崖火車站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先進單位。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汪鋒還題字留念。如今,當我們乘坐火車經(jīng)過秦嶺之巔的青石崖火車站時,“青年文明號”幾個蒼勁大字仍然閃閃發(fā)光,映入眼簾,追起當年的回憶。
我們當時采訪青石崖火車站工區(qū)的養(yǎng)路工馬樹森、蔣順成等六名從西安、寶雞來到秦嶺之巔的小伙子時,他們個個正處風華正茂,一腔熱血,朝氣蓬勃,血氣方剛的小伙子每天所處工作生活環(huán)境是:周圍重巒疊嶂,云霧彌漫,方圓三四十里,渺無人跡。抬頭望山巔,低頭見深淵。那里一年有2/3的時間在高寒濃霧里工作,工區(qū)管轄的14華里鐵路,有十華里在鐵路洞子里,橋隧相連。生活用的煤、米、油、鹽、菜全靠背簍背進來。遇到大雪封山就化雪水做飯,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這些從小在城市長大的青年,一到工區(qū),便對高聳入云的秦嶺“望崖興嘆”!工作、生活不是當今生活在城里的年輕人所想象的。
就在青年們思想波動不安的時候,黨組織向青年們伸出了溫暖的雙手,工區(qū)黨支部成員,一個個和青年們交了朋友,政治上關心、生活上幫助,工作上傳幫帶。當時的黨支部書記王震,多次和青年們促膝談心,講述養(yǎng)護鐵路的光榮使命和地處寶成鐵路咽喉要道的重要性。團支部組織青年開展理想和前途教育活動,重溫老一輩鐵路人的光輝歷史,老工人用自己扎根青石崖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年輕人怎樣對待人生,怎樣為鐵路事業(yè)貢獻力量。工區(qū)黨小組長、老工人傅侃,語重心長地對大伙說:"從寶成鐵路建成通車后,我們工區(qū)的幾個老工人用洋鎬、鐵鍬,送走了數(shù)十個春秋,從沒叫過苦和累,也沒有要求換個好地方,因為大家以鐵路為家,深深懂得千里寶成鐵路離不開青石崖一寸線路……"諄諄話語,深深打動著青年們的心。
春風化甘露,潤物細無聲。青年們立志學習老工人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接過老一輩手中的洋鎬、鐵錘,在青石崖扎根安家。老工人的言傳身教和火熱的斗爭生活,使青年們漸漸愛上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愛上了每一顆螺絲道釘和路基石渣。
青石崖工區(qū)擔負的養(yǎng)護地段,地勢險要,橋隧相連。當時這段線路上腐朽枕木群多,彎道上的鋼軌磨損厲害。一年大多數(shù)時間工作在陰暗潮濕的隧道里。年輕人不怕吃苦和老師傅們一起勞動,用辛勤的汗水保障著祖國的大動脈的暢通無阻,當時,他們創(chuàng)造了安全生產(chǎn)3600多天的優(yōu)異成績,線路質量一直保持優(yōu)良狀態(tài)。
青年們愛路如家,無論是白天黑夜,風雪交加,只要線路發(fā)生故障,他們就立即搶修。1980年8月下旬,一連下了七八天大雨,鐵路沿線多處發(fā)生了塌方。為了保證列車暢通,青年們組織了護路搶險突擊隊,夜以繼日地處理險石,疏通涵洞。一天清晨,傾盆大雨使山洪暴發(fā),只聽“轟”的一聲巨響,一處山崖塌方,幾百方石塊沙土堵住了45號洞口,幾個磨盤大的石頭滾到120米高的松樹坡大橋頭。當時,64次快車就要駛來,在緊要關頭,青年突擊隊立即冒雨跑步趕到現(xiàn)場。他們一邊發(fā)出停車信號,一邊加入搶險戰(zhàn)斗。泥石夾著樹根,雜草,鐵鍬、洋鎬使不上勁兒。青年們就用手刨,磨盤大的巨石來不及爆破,他們幾個人硬是用肩膀向外扛。經(jīng)過短時間的搶險戰(zhàn)斗,從亂石中摳出了一條通道,使列車安全正點通過,避免了一場大事故。
工作中,青年們是一支能打硬仗的突擊隊。平常,他們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寂寞荒涼的青石崖生機盎然。逢年過節(jié),青年們在一起除了改善伙食,還要開聯(lián)歡晚會。工作之余,他們經(jīng)常組織文體活動,下棋打球,吹拉彈唱。為了不斷提高文化技術水平,青年們主動成立了自學小組。他們還多年堅持開展義務勞動,清理路基雜草和防洪排水溝,業(yè)務養(yǎng)護“紅旗”曲線350米,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和獎勵。
在青石崖工區(qū),不管是未婚還是已婚的青年工人,各人都有自己的困難和問題。但是他們能夠正確處理工作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總是把自己的困難往后擺,把工作往前放。青年工人李海發(fā)家住寶雞,父親去世后,家里生活無人照料,組織上三次調(diào)動他回寶雞工作,好照管家庭,他都一一謝絕了,硬是在青石崖鐵了心。多年來,工區(qū)沒有一個年輕人因各人家庭生活上的困難寫申請,鬧調(diào)動,這不正是青年們高尚心靈的自然表露嗎?
春華秋實,年復一年。先后有19名青年工人在青石崖工區(qū)扎根安家,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年華,甘愿做一顆道釘。
改革開放40年過去了,記憶的閥門一次次地打開,那些些激動人心的故事,記憶猶新。40年間,我們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江南北飛速奔馳的高鐵,已經(jīng)將普通的鐵路和火車漸漸拋遠。但是,當年那一代人矢志奮斗、埋頭苦干的精神卻愈加鮮明和珍貴,正如《梁家河》里所呈現(xiàn)的一樣,懷抱責任、不懈奮斗是對無悔青春的最佳注解。希望我們商務事業(yè)的年輕人們,在新的改革洪流中,能夠傳承這種精神,始終懷抱夢想,不忘初心,銳意進取,勇立鰲頭,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看過《梁家河精神心得體會_梁家河心得體會范文》的人還看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