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自查報告范文】
【摘要】 中學生群體普遍存在自律意識差、自律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中學生自律的培養(yǎng)事關青少年未來一生的發(fā)展,事關學校、班級的建設,事關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律意識、能力。
【關鍵詞】 中學生 自律 分析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6(b)-0178-01
1 中學生自律現(xiàn)狀原因分析
1.1 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還不成熟,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當今社會中存在諸多不規(guī)范行為:上車不排隊,搶占座位;視垃圾箱而不見,亂扔垃圾;行人、機動車不遵守交通法規(guī)我行我素……但很多行為并沒有及時受到譴責和懲罰。在中學生看來,生活中的不自律于己無關痛癢,致使孩子們潛意識里競相效仿。這也許正應了一位著名的思想教育家所說的“學校五天的教育趕不上社會兩天的教育”,即“5〈2”的不正?,F(xiàn)象。
1.2 家庭教育的缺位
伴隨著改革開放,家庭富裕程度越來越高,但子女數(shù)量越來越少??啾M甘來的中國家長們對孩子肆意的寵愛,生活上無微不至,飲食起居無所不全,使孩子成為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諸多家長眼中“唯才論”肆意橫行,知識教育投入大,行為教育缺失。家長在享受著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成果同時,忽略了言行身教的重要意義。
1.3 學校教育的功利化傾向
素質教育雖已推行多年,但受中考、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應試教育仍大行其道。受傳統(tǒng)教育評價體制的制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成績仍是分量極重的評價指標。學校為了一味追求學生高質量的學業(yè),不得不舍本逐末,應對上級的舊評價體制下的考評,功利化傾向較重,既有違教育之宗旨,也有礙學生自律之培養(yǎng)。試觀凡學生自律意識強、自律能力高的學校,譬如,衡水中學、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學生為什么能自覺主動地學習、能嚴格的要求自己?筆者認為和學校重視學生自律意識、能力的培養(yǎng)不無重大關系。
2 探討培養(yǎng)自律意識、能力之對策
2.1 社會要完善規(guī)則功能,營造自律氛圍
首先,國家有關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社會管理職責,對不能自我約束且破壞公共秩序者,要予以約束、懲罰。讓中學生認識到不自律的危害性,進而主動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他律來促成自律意識的發(fā)展。其次,社會各媒體切實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棄惡揚善,大力宣傳自律的優(yōu)秀人物和事跡,同時要對不自律的行為給予大范圍的曝光,營造良好的自律氛圍。讓中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律于身發(fā)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2 家長要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注重自律能力培養(yǎng)
家長要從思想上重視孩子自律能力的養(yǎng)成。要認識到自律能力的養(yǎng)成對其成才與否至關重要。從生活中注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堅決讓自己做,父母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攬。從生活起居到衣物學習用品自理等方面要嚴格要求,直至培養(yǎng)成良好習慣。最后,給孩子樹立榜樣,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自身的言行來切實熏陶感染孩子,既是對孩子未來成長的負責,也是對自身家庭發(fā)展的負責。
2.3 學校要切實遵循教育規(guī)律,以育人為本,加強自律教育
學校領導層要糾正學生唯分數(shù)論傾向,找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是育人,把“教書”與“育人”相結合,不能分裂來看。自律教育不僅會促進學生規(guī)范自身言行舉止,而且會促進學生更好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則,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學生和學校獲得“雙贏”。作為教育者,我們除了從思想上重視學生自律教育外,還要通過多種途徑積極主動地培養(yǎng)學生自律意識。比如,可以通過集體活動、班團會課、個別談話和樹立榜樣等方式促進學生自律意識的覺醒,通過各項檢查評比促進其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
班級管理是學校培養(yǎng)學生自律意識、能力的主要途徑。通過班級管理科學化、規(guī)范化讓每位學生都真正成為班集體的小主人,以主人的身份來參與班集體的各項活動,扮演參與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在班級事務中,學生們都有自己的任務和責任,完成的好不好時刻都受其他同學的監(jiān)督。所以,每個同學在肩負著“特殊使命”的同時就會有意識的做到自律,如某些方面做的不好,班主任和其他同學就要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找到自己在自律方面存在不足的地方,并鼓勵其努力克服,然后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教師也要做到為人師表、身先垂范,要求學生做的自己要先做到,把教育滲透到每一個細節(jié),通過一件件小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帶動學生自律意識和能力的養(yǎng)成。
2.4 中學生不僅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而且要學會慎獨。
上學不單單的是學習知識,而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過程。通過積極參與學校、班級的各項活動,可以極大的促進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在校學習既能為自己的未來發(fā)展做好充足知識儲備,也能未來發(fā)展提供各種能力培養(yǎng)的機會。所以,無論對“學而優(yōu)則仕”的學生還是對“學習無用論”的學生而言,都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從挖掘自身潛力,培養(yǎng)自律開始,“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
在解決上述認識問題的基礎上,要從小事做起自律,學會戰(zhàn)勝自己。安德魯.馬修斯在《做個快樂的少年人》一書中講到:自律的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你有想買的東西,就有助于你下定存錢的決心;如果你知道自己為什么想擁有更好的成績,念起書來才會有精神。那么,作為中學生在明白了為什么上學之后,還要明白為什么要學會自律。自律能讓我們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他人的管束,能真正享受學習和生活的快樂。所以,在家看電視時要學會節(jié)制,在校要獨立自主的完成作業(yè),在公園游玩時要主動將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中學生在培養(yǎng)自律的過程中關鍵要學會“慎獨”,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的培養(yǎng)自律能力。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所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在個人獨處或沒有外部約束和監(jiān)督的情況下,我們更要注意個人修養(yǎng),自覺遵守各種規(guī)則,做到心中有規(guī)則,心中有紀律,心中有法律。在慎獨精神的作用,逐漸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心。
看過《關于中學生自律問題的分析與對策:中學生成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人還看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