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演講稿】
要了解演講稿,首先要正確認識演講。演講顧名思義,就是“講”和“演”,一般的講話,不算演講,因為它只有聲音,沒有姿態(tài),動作,演講是演和講的配合,本站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建黨100周年黨史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6月28日,江蘇靖江法院機關(guān)黨委組織黨員干警前往常熟沙家浜開展“不忘、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重溫建黨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黨性錘煉。
“沙家浜”作為革命老區(qū),因京劇《沙家浜》而家喻戶曉??谷諔?zhàn)爭時期,在蘆葦蕩的綠色帳蔓里,新四軍戰(zhàn)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戰(zhàn)斗詩篇。沙家浜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名列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和全國123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魚水情深”是沙家浜精神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我們黨一直所走的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xiàn)。靖江法院機關(guān)黨委組織黨員干警前往沙家浜開展“不忘、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是接受紅色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
“魚水情深”,無論是在京劇《沙家浜》中,還是電影、電視劇中,都是貫穿劇情的政治主線。阿慶嫂、沙奶奶等為代表的革命群眾,與以郭建光、賀永英等為代表的黨員干部、新四軍隊伍在并肩作戰(zhàn)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深厚革命感情,可謂感天動地。這種精神凝聚起的是保家衛(wèi)國、解放人民的磅礴力量;
這種精神是軍民團結(ji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精神財富。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這種精神更值得傳承與弘揚。
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是需要有核心的組織來號召部署,否則就難以凝聚力量;
無論哪一個組織,無論把自己說得多么優(yōu)秀,一旦脫離了人民,不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那只能是空中樓閣、紙老虎,經(jīng)不起狂風巨浪。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革命隊伍,一直以解放人民、為人民利益工作為己任,深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正因如此,沙家浜的蘆蕩里,才能燃起抗日戰(zhàn)爭的燎原烈火,才能演繹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日月穿梭、斗轉(zhuǎn)星移,如今,我們正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全國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lǐng)導下奮斗新時代。目前,一場轟轟烈烈的“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如火如荼。到沙家浜這樣的革命老區(qū)去尋找“”,從那些鮮活的人物、鮮活的事例中,徹底感受當年軍民一家的“魚水深情”,感受那種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F(xiàn)在,雖說沒有了戰(zhàn)爭的硝煙,但前行路上依然有碉堡、暗礁,建設(shè)偉大祖國、美麗家園依然需要上下齊心、干群團結(jié)的“魚水深情”。
“熊熊蘆蕩烽火景,感人軍民魚水情”,到沙家浜去重溫建黨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黨性錘煉,是一堂生動鮮活的革命教育課。開展“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是要從更先烈們的英雄事跡中提煉出歷久彌新的精神元素,徹底地進行“自我革命”,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重任牢牢地扛在肩上。愿黨員干部們,在重溫黨史中“”更加堅定,“使命”更加明確,建立起新時代干群關(guān)系的“魚水深情”,譜寫出“”綻放的新篇章!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強調(diào)“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
黨史是我們彌足珍貴的政治財富和精神瑰寶,學好黨史可以讓我們深刻洞察祖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fā)展“秘訣”、科學把握我們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脈絡(luò)”,可以鼓舞我們的斗志、堅定我們的信念、啟迪我們的智慧。我們黨的歷史涉及面廣、內(nèi)容豐富,且知識性、關(guān)聯(lián)性較強,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勤于學、善于思、敏于行,將探尋初心、感懷黨恩、增智明理之“念”貫穿始終,把黨史知識轉(zhuǎn)化為認知和行動,切實在學習黨史中增強為民服務的“實效”、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成效”、提能礪為的“功效”。
懷揣探尋初心之“念”,在學習黨史中增強為民服務的“實效”。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我們黨從建黨之初,就把為人民謀取利益作為自己全部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毛澤東同志發(fā)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
黨的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章》,第一次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寫入了黨章……到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廣大黨員干部要持探尋初心之“念”,在學習黨史中感悟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光輝歲月,厚植為民情懷,堅定不移地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終身奮斗目標、作為檢驗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評判標準。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yè)、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堅持以群眾合理需求為導向,抓牢抓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責任,切實增強為民服務的實效性。
懷揣感懷黨恩之“念”,在學習黨史中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成效”。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全體共產(chǎn)黨人的頑強奮斗史,其間涌現(xiàn)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gòu)筑起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學習黨的歷史,感懷黨的恩情。我們黨立足于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高擎馬克思主義真理火把,從領(lǐng)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碎禁錮在人民身上的枷鎖、沖破黑暗籠罩、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到帶領(lǐng)人民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張張艱苦奮斗的畫卷,是為人民而繪制,一處處熱血揮灑的場景,是因人民而形成,一次次奮勇沖鋒的號角,是因人民而吹響。廣大黨員干部要持感懷黨恩之“念”,在學習黨史中記牢黨的教誨、歌頌黨的偉大、銘記黨的恩情,不斷轉(zhuǎn)化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動力,以守土盡責、無私奉獻、勇于擔當?shù)膶嶋H行動,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報黨的恩情。
懷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學習黨史中增強提能礪為的“功效”。我們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歷史,處處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真理,里邊的智慧之光燦若星河、力量之強無窮無盡,我們要開展沉浸式學習,在體悟我們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辛歷程中,吸收進步的智慧和思想,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氣。廣大黨員干部要懷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學習黨史中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樹立大歷史觀,既要堅持系統(tǒng)思維和邏輯思維,又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真思考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歷史事件,探究紅色火種成功燎原的原因,讀懂、弄清我們黨“來時路”,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深化學習中提升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的能力,在深入思考中砥礪品質(zhì)、淬煉思想、堅定信念,在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中提高政治“三力”。
各位領(lǐng)導、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懷著異常激動的心情走上演講臺,用我的一段切身經(jīng)歷和體驗,抒發(fā)我心中對中國共產(chǎn)黨熾熱的感情。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黨性在南極科考中升華》。
我有幸2次到南極進行科學考察,此段不平凡的經(jīng)歷,使我對南極科考的特殊地位有了更深的認識,對黨領(lǐng)導下的日益強大的新中國有了更深的感情??疾炷蠘O、研究南極,不僅是科技發(fā)展的必然,更是國家利益的需要,是民族尊嚴的象征。
1983年9月27日,是我國南極科考史上令人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在澳大利亞堪培拉召開的第12屆國際南極條約協(xié)商國會議,進行大會表決之前,主持會議的外國代表宣布:“請中國代表到休息室喝杯咖啡!”多么友好和禮貌!又是多么率直和委婉!大家想想,他的話究竟意味著什么?
為什么其它國家的代表在舉行表決,而恰恰一個泱泱大國的代表被請到休息室去喝咖啡呢?——因為我們在南極還沒有建站,所以我們還沒有南極事務決策權(quán)。與會的中國代表沒有一個人有心思去品味那醇香的咖啡,只是澀澀的淚水盈滿了每個人的眼眶,因為,日益強盛的祖國的尊嚴在這一刻受到了嚴重的污辱?;貒?,經(jīng)過多方努力,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于1984年6月25日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將于同一年派出自己的第一支考察隊奔赴南極,建立中國的南極考察站。在我國首次南極考察編隊出發(fā)前夕,小平同志欣然潑墨揮毫“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作出貢獻”,吹響了我國向南極進軍的號角。
1985年2月20日,又是我國南極科考史上令人難忘的日子,不過這是一個令人揚眉吐氣的日子。這一天,五星紅旗在南極大陸上空冉冉升起,我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誕生了。消息傳來,神州大地,長城內(nèi)外,多少中華兒女為之自豪,多少炎黃子孫為之歡欣鼓舞。“到休息室喝咖啡”的日子,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我驕傲,我所從事的南極科考事業(yè)是我們黨的一項偉大事業(yè),從最初的英明決策,小平同志的題詞關(guān)懷,到近期__親自為長城站題寫站名,無不體現(xiàn)了我黨對我國南極事業(yè)的親切關(guān)懷和指導。我自豪,我為學校,為我的老師,為我們武大人,在中國南極科考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筆。共產(chǎn)黨員、中國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站者之一,我的導師__教授,當年建站的時候,他簽下生死書,伴著裹尸袋,也在我國的南極創(chuàng)業(yè)大軍之中。在他的帶領(lǐng)下,20100年來,我們學校先后有38人次到過南極,形成了全國高校中絕無僅有的“南極兵團”。
我引以為榮,因為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師,我也曾為黨的南極事業(yè)貢獻過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南極內(nèi)陸考察中,由于高原反應、極度困乏,我差點永遠地睡過去了,是隊友們及時叫醒了我。有人問我,你在南極吃了苦,還差點丟了命,后悔過嗎?我回答,我從不后悔!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把生命交給了黨。黨旗為我指明了前進的航向,為她增光添彩是我神圣的責任和義務。今天,在這鮮紅的黨旗下,我要喊出我發(fā)自肺腑的心聲: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