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工作總結范文】
中途島戰(zhàn)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重要戰(zhàn)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2019《決戰(zhàn)中途島》電影觀后感優(yōu)秀范文5篇,希望你喜歡。
《決戰(zhàn)中途島》電影觀后感1
6分,觀影過程并不算愉悅。
第一個原因是,我是沖著伍迪哈里森來看的,而不是沖著導演和戰(zhàn)爭,我缺乏相關歷史軍事知識,看的時候有些吃力,各種船和飛機分不太清楚,不明白他們的戰(zhàn)略地位,因此看的時候對角色們的戰(zhàn)略動機沒太搞清楚,那個潛水艇又是咋回事?沒頭沒尾的?感覺導演拍的時候是默認觀眾已經(jīng)了解了相當多的背景知識來拍攝的。
第二劇情過于拖沓,看到后來甚至有一種“咋還沒完啊”的感覺,雖然叫中途島,但居然從珍珠港開始拍,這讓我看的有點摸不著頭腦,主要角色又一直換來換去,難以聚焦,感覺這是因為這些角色都是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因此改編的時候受到了歷史真實事件的禁錮,創(chuàng)作上有點放不開手腳(不是貶低歷史人物重要性的意思,只是個人的觀影體驗哈)。
第三對于美國飛行員有著星球大戰(zhàn)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刻畫,而日本飛行員全都是匿名的NPC角色,因此雖然給山本五十六加了很多戲份,但一直給人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因為美國這邊的主角其實是飛行員而不是將領(我的伍迪哈里森啊,基本醬油位),但日本的飛行員在劇中是缺位的,鋪天蓋地的日軍機群卻都是匿名的,英勇的美國飛行員在開著爛飛機的情況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以一敵二的場面,導致整個片子充滿了“征兵廣告”氣質,順帶一提對于中國軍民的刻畫就更加表面化了,雖然鑒于不得不遵循歷史的原因而為了服務Doolittle的故事線登了場,但這段描畫可以說是漏洞百出。
整體看下來并不推薦觀看。
《決戰(zhàn)中途島》電影觀后感2
在去電影院的路上,我的腦海里思考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這次會不會看到膩膩歪歪的愛情戲。
出于個人觀賞習慣,我并不傾向于在戰(zhàn)爭場面里夾雜上兒女情長,來體現(xiàn)所謂的“硬漢柔情”。
不過事實證明我多慮了,因為羅蘭·艾默里奇并沒有把敘事重心放在愛情和家庭上,兩個多小時的影片被塞得滿滿當當,從突襲珍珠港,到哈爾西進攻馬紹爾群島,再到杜立特空襲東京,珊瑚海海戰(zhàn),中途島之前的情報戰(zhàn)以及最后的大決戰(zhàn),羅蘭是把太平洋戰(zhàn)爭的走向整個地捋了一遍,135分鐘的時長甚至還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毫無疑問,這是一次獻給二戰(zhàn)史愛好者,乃至太平洋戰(zhàn)爭史愛好者的一次狂歡。
1.完美的戰(zhàn)爭機器需要每個齒輪和螺絲的精密配合
對于這樣一部極力刻畫群像的電影而言,羅蘭這一次的敘事風格是沒問題的。我本以為最后的??沾鬀Q戰(zhàn)會占盡風頭,但事實上在他的鏡頭之下,一場成功戰(zhàn)役所需要的要素同樣流暢自然地呈現(xiàn)在了觀眾面前。
一臺完美的戰(zhàn)爭機器運作起來需要哪些部件?
一個信任部下的最高長官。
尼米茲在電影里露面的時間并不長,但他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華盛頓傳來的情報與自己手下的情報部門發(fā)生沖突時,他選擇了信任自己的部下,將哈爾西調遣回中途島附近。
一組恪盡職守的情報官員
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以萊頓為首的情報人員受到了相當多的責難,因此他們不得不在沉重的心理負擔之下繼續(xù)工作,最終通過試探性的假情報確定了日軍的下一個襲擊地點,并相當準確地預估了日本人艦隊的位置。
一群技術高超、勇猛無畏的飛行員
再好的情報也要由士兵所使用,再好的命令也要由士兵所執(zhí)行。這次的電影把戰(zhàn)場上的所有筆墨都用來刻畫企業(yè)號上的飛行員們——他們在麥克拉斯基的帶領下出色地完成了作戰(zhàn)任務,而他們中的很多人最后都把生命留在了浩瀚的太平洋上。
強大的工業(yè)基礎和高能力的人才
這點在電影中其實并沒有太過直接的表現(xiàn),畢竟美國人是在太平洋戰(zhàn)爭的后期才開始下餃子的,但事實上美國人的損管堪稱絕技,后勤保障也極為完善,約克城號航母在珊瑚島海戰(zhàn)中遭受重創(chuàng)后被拉到珍珠港,星夜兼程三天就能再次出海作戰(zhàn),這只能說美國人真的太牛。
還需要那么一點點的運氣
南云忠一的猶豫不決(南云本就不是航空戰(zhàn)專家),鸚鵡螺號的突襲,嵐號驅逐艦的帶路都在側面加速乃至決定了這次戰(zhàn)役的走向——但運氣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美國人的偵查和情報工作無疑比日本人要更加出色。
可以看到,要取得一場戰(zhàn)役的勝利,戰(zhàn)爭機器上的每個零件都要自下而上地運轉起來并密切地進行配合,羅蘭的群像刻畫毫無疑問地成功地體現(xiàn)出了這點,令我比較滿意的是,他在群像上并沒有平均用力,對于飛行員們的刻畫明顯更多,堪稱詳略得當。
2.羅蘭對于大場面的刻畫一如既往,并沒有令人失望,戰(zhàn)爭的殘酷氛圍營造的非常到位
如果問起羅蘭的電影有哪些共通的優(yōu)點,那么他對于火爆的大場面刻畫一直都極為擅長,拿捏的非常到位。
獨立日里外星人入侵地球,并且炸毀白宮的場面至今仍然為人津津樂道。
2012里飛機在天崩地裂的災難中起飛的場面也成為了他的標志性鏡頭之一。
這一次的《決戰(zhàn)中途島》他同樣沒有讓我們失望,開場大約五分鐘左右第一個驚險刺激的場面就出現(xiàn)了。當美國水兵還在亞利桑那號上擺椅子的時候,如蝗群一般的日本飛機便從天邊迅速接近,對著毫無防備的士兵開火投彈。沒多久,亞利桑那號上就發(fā)生了大爆炸,船只在片刻之內便發(fā)生了傾覆,漂浮在海面上的燃油也燃燒了起來,儼然人間煉獄。
最后男二去醫(yī)院找自己的好友,看到一具燒的焦黑、如木炭一般的尸體,只能從他手上的戒指辨明身份。
珍珠港襲擊只是小菜,影片真正的高潮還是出現(xiàn)在中途島海空大決戰(zhàn)時——即便是一個對于二戰(zhàn)史、對于二戰(zhàn)武器完全沒有了解的人,在看到美國飛行員冒著沖天的防空火力駕駛著俯沖轟炸機奔向日本航母的場面時仍然會感覺到驚心動魄,在最后的決戰(zhàn)場面時,雙方的飛機在空中廝殺,無時不刻都有飛機從空中墜落,戰(zhàn)爭的悲壯感在心里油然而生。
與火爆的轟炸和空戰(zhàn)場面對應的是影片接近結尾時,一個個飛行員的名字被從布置飛行任務的黑板上用粉筆劃掉,此時鏡頭的用光也黯淡了不少——即便中途島戰(zhàn)役對美國人而言是一場大勝仗,但仍然有相當多的人沒能活著見證勝利。
戰(zhàn)爭發(fā)展到最后一定會決出一個勝利者,但士兵和普通居民在這期間所受到的苦難和折磨是難以想象的。還是那句話,我們回顧戰(zhàn)爭,為的就是希望以后不要再有戰(zhàn)爭。
3.鏡頭、意象和光效的運用同樣可圈可點,給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這里就說幾個我印象最深來舉例子吧。
第一個是山本五十六和后來負責情報工作的美國人萊頓在晚宴后在書房里交談,此時色彩就比之前軍官們在餐桌上推杯換盞時要黯淡了一些,山本以半威脅的語氣與萊頓討論兩國未來前景時,他的臉顯得有些明暗不定,正象征著美日兩國風雨飄搖的未來。
這里要說一下,山本五十六曾經(jīng)做過日本駐美武官,因此對于美國的經(jīng)濟實力、工業(yè)實力和資源的充沛程度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他非常明智地意識到對美開戰(zhàn)無異于自殺,一旦美國完全轉移到戰(zhàn)爭軌道上來,那么以日本的體量根本就無法與美國對抗,因此他極力反對對美宣戰(zhàn),這并不意味著他是個主和派或和平主義者(類似日本電影《聯(lián)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里就有很多曲筆逢迎的地方,試圖竭力讓山本的形象沒那么好戰(zhàn)一些,這也是日本戰(zhàn)后意識形態(tài)所決定的),因此他才在被軍部逼入戰(zhàn)爭后發(fā)動珍珠港奇襲,力圖第一時間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基地,為日本爭取最大的優(yōu)勢。
第二個是杜立特和他的隊員們駕駛著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上起飛。因為擔心被日本人發(fā)現(xiàn),因此航母不能再繼續(xù)前進,不得不在距離日本本土650海里的地方讓杜立特起飛。老實說,杜立特空襲是一次形式大于實際的行動,但它畢竟意味著美國人第一次轟炸日本本土,對于提振美軍士氣、鼓舞國民斗志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由于距離過遠,杜立特他們很有可能在中國東海上空就油料耗盡,最后掉到海里。面對未卜的前途,杜立特第一個起飛,此時一陣大浪撲來(影片里海上是風浪狀態(tài)),將杜立特的飛機完全吞沒,但隨后B25便沖破了海浪的阻礙,一飛沖天直上云霄,個人認為,這象征著他們完成任務的決心。
最后一個,是山本在杜立特空襲后把自己關在艙室里沉思,此時室內沒有任何光源,只有舷窗透過一縷陽光照在地板上——盡管取得了珍珠港的大勝,但山本仍然認為不可能打敗美國,最好的結果就是通過一連串的勝利逼迫美國和談推出戰(zhàn)爭,這束光正代表著山本的掙扎。此時,昏暗的室內山本的眼睛是第二明亮的物體,就像貓科動物的眼睛在黑夜里閃閃發(fā)亮,仿佛是捕食者下定了決心,鎖定了下一個獵物。
4.撲面而來的細節(jié)和真實感,以及對敵人的尊重
缺乏對敵人的尊重,這是中國抗日神劇里經(jīng)常被大眾抨擊的一個點。假設日本鬼子都是不堪一擊的酒囊飯袋,他們又如何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在東南亞和印度支那追殺得英國人狼狽逃竄,乃至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一度占據(jù)優(yōu)勢的呢?
在這一點上,美國電影起碼做到了對敵人的尊重,不去刻意地丑化日本人。
這部片子里對于日本士兵的描繪非常少,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日本飛行員在飛機中彈起火、自知必死的情況下高喊“為了天皇陛下”沖向企業(yè)號的橋段,更多的是把重點放在了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和山口多聞(山口多聞是真正崇尚航空兵使用的日軍將領)身上。
見到美軍飛機必死無疑,想要沖撞日軍航母卻失敗時,南云也會坦然承認敵人是真正的勇士,在飛龍?zhí)栆呀?jīng)無法挽救的情況下,并未受傷艦長山口多聞決定與艦同沉(這種做法雖然看起來悲壯,但是值得商榷,類似艦長、飛行員這一類的高技術兵種其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卻下令自己的年輕部下必須撤離,羅蘭基本上完整地還原了這個細節(jié)。
順便說一下,這個部下就是之前在將棋推演時提出“美軍航母有可能不在珍珠港出發(fā)”這種可能的那個。
還有一點,中國百姓的確為了保護杜立特等飛行員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影片里日本飛機的掃射和轟炸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百姓為了掩護飛行員們轉移而被折磨和屠殺,隨之而來的還有日軍的瘋狂掃蕩,最后降落在中國的70名飛行員有64人都在中國軍民的幫助下返回了美國。
5.接下來說說我認為這部電影美中不足的地方
題目里已經(jīng)提到,這部片是給二戰(zhàn)愛好者的一次狂歡,因此它的觀影門檻顯得有些高,你固然能從片頭的封閉式艦艏和上層建筑來確認第一艘映入眼簾的航母是美國的約克城級,并因麥克拉斯基、尼米茲和斯普魯恩斯、哈爾西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肢@得雙份的愉悅,但對于普通觀眾而言,他們所能獲得的的觀影樂趣會因為不夠了解這段歷史而有所折扣,視聽體驗更多地來源于直接的??张鲎玻覀€人認為這部電影的路人緣不是太好,歷史片拍出了粉絲向電影的既視感。
第二個是用于調節(jié)氣氛的文戲穿插的不太好,這點有些奇怪,我說不上來是文戲本身的氛圍有些不對勁還是能體會到一絲絲的說教意味,亦或是其他的什么,但總覺得文戲拖了整部電影的后腿。
第三個是羅蘭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幾乎把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到珍珠港的每個重要節(jié)點都交代了,個人猜測其目的在于表現(xiàn)中途島戰(zhàn)役的轉折作用,但這樣一來,哈爾西帶領企業(yè)號出征馬紹爾群島的部分就完全可以拿掉,或者是簡單提到,拿出一點筆墨來勾勒一下其他內容,比如珊瑚島海戰(zhàn)里列克星敦的戰(zhàn)沉。
最后一點是遺憾,沒有3D和IMAX,否則這個視聽體驗還能再上一層樓。
綜合來說,我給7.5到8分,四顆星沒問題。
《決戰(zhàn)中途島》電影觀后感3
就戰(zhàn)爭場面與真實性而言,本片優(yōu)于《珍珠港》和《敦刻爾克》,大量魚雷機和轟炸機俯沖投彈的場面十分逼真,觀眾仿佛置身于飛機之上,迎著日軍的防空炮火迅速下降,每一刻都有中彈墜海的可能。但是表現(xiàn)方式上,本片不比《珍珠港》煽情,不比《敦刻爾克》深層次。除刻畫戰(zhàn)爭之外,愛情、家庭、戰(zhàn)友、上下級關系、敵我之間關系、友軍之間關系亦面面俱到,想講的太多,其實只需突出戰(zhàn)友深情和彼此信任即可。而在信任中,對破譯日軍電文的采用態(tài)度才應該是這場戰(zhàn)役或者說這部電影的重中之重。
因為電影嚴格地還原了二戰(zhàn)中這次具有轉折型意義的戰(zhàn)役,所以情節(jié)方面四平八穩(wěn),幾乎沒有創(chuàng)新或者演繹的余地??赡苁菍а菖掠^眾對背景不夠熟悉,電影按時間順序先聚焦日軍偷襲珍珠港,再簡述美軍轟炸東京,利用一半的片長鋪墊蓄勢之后,才拉開中途島戰(zhàn)役的大幕。與其說這是一部熱血燃燒的戰(zhàn)爭電影,不如說這是一堂注重細節(jié)的歷史課。
需要表揚的是,本片對幾個主要人物的刻畫令人印象深刻。我以為最頂尖的那些飛行員是穩(wěn)如泰山的性格,沒想到主角dick best是個“高傲自大”的“噴子”,他瞧不起這個,看不上那個,嘴巴逼叨叨逼叨叨,實際上駕駛飛機的技術比嘴上功夫還要過硬,不僅視死如歸,責任心還特別強,看到最后對他是滿心敬佩;我以為情報分析師是那種儀表堂堂、眼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形象,都像片中l(wèi)ayton那樣,沒想到最牛逼的那位joseph rochefort一副沒睡醒的樣子,領導面前穿著睡衣和毛絨拖鞋,領導沒來的時候他還在吃藥,而他的很多同僚竟然來自軍中樂隊...也許,joseph rechefort和dick best一樣都是行業(yè)中的“瘋子”、“怪人”、“異類”,他們似乎都不那么招人喜歡,可恰恰是他們成為了戰(zhàn)爭的英雄,成為扭轉乾坤的關鍵。四平八穩(wěn)的人,還真不能創(chuàng)造歷史。
綜上所述,本片給個四星,7.5分。
《決戰(zhàn)中途島》電影觀后感4
日本人在上世紀70年代和美國人合作拍了兩部反映太平洋戰(zhàn)爭的電影,分別是《虎虎虎》和《中途島之戰(zhàn)》?!痘⒒⒒ⅰ繁M管有各種不足但是成為了一代經(jīng)典,中途島之戰(zhàn)則受制于預算成了狗尾續(xù)貂之作。
中途島之戰(zhàn)不好拍原因在于,美方?jīng)]興趣總結(傳統(tǒng)不重視勝仗)日方從上到下都在隱瞞編造事實,所以拍成影片自然是讓人云里霧里。熟悉歷史的感覺漏洞百出,看熱鬧的覺得太燒腦。其實最簡單的處理辦法就是拋開歷史,探討人性,像美帝拍的《珍珠港》帥哥美女一頓胡鬧,又熱鬧又好看,至于歷史who cares!
這次博納投資拍《中途島》我就不懂了,是為了回憶中美并肩作戰(zhàn)的友誼(杜立特),還是警示日本人的兇殘?還是為了給90后們普及一下歷史知識?
從史實角度看。杜立特飛行大隊,大部分(8架)去了蘇聯(lián)遠東地區(qū)(美國人不傻),一部分被共產黨游擊隊給救了,一部分成功到達國統(tǒng)區(qū)。去蘇聯(lián)的事情電影根本沒講,搞得好像所有飛行員都是中方救的似的。日軍沉沒潛艇上的紫色密電被美軍繳獲是日軍密電的關鍵所在,日軍私下違反規(guī)定,延長使用本該4月份作廢的紫色密電到5月底,導致美軍破譯了日軍絕大多數(shù)密電和中途島的初期作戰(zhàn)計劃,這個影片里也沒講,搞得美軍也有個圖靈似的牛人,獨立破了日軍密碼似的!第三,二戰(zhàn)攻擊航空母艦的戰(zhàn)術沒有任何講解和提示,為啥美軍拿著炸彈炸航母,南云非要把炸彈換魚雷才去攻擊航母呢,搞得南云像個白癡似的。第四,著名的利根號偵察機事件,完全沒有提,這可是源田美津雄認定的日軍失敗的罪魁禍首呀!要是利根號按照計劃彈射偵察機,日軍就可以在收到永友丈市請求再次攻擊中途島前知曉美軍航母,魚雷管炸彈,炸彈換魚雷的鬧劇就不會發(fā)生,日軍可以提前一個小時攻擊美軍航母編隊呀!(當然這是源田大佐的意淫)缺了這么多重要的事件,這部片子基本就是看熱鬧的水平。
從回憶中美友誼的角度看,影片一開始就編造了山本警告美國人不要把日本逼到墻角,還花了一定篇幅展現(xiàn)杜立特被我黨游擊隊救獲,目睹日軍轟炸平民的暴行的場面,不瘟不火,還沒美國人拍的《珍珠港》描寫的我黨游擊隊員冒著日軍的機槍掃射,不顧犧牲,勇往直前解救男主角的場面正面呢!反正編劇完全不合格,應該送到博納總部學習幾個月。
從警示日本的角度,完全看不出山本五十六的狡詐、大將風度,山口多聞的勇敢,籌劃了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戰(zhàn)役計劃的黑島龜人壓根就沒看見,出鏡最多的就是一個腦殘的南云忠一(人家好歹也消滅了英國Z艦隊,橫掃印度洋,能力還是不錯的),猥瑣到極點,連美國人都崇拜的源田美津雄。山口多聞替代井上成美成了山本五十六的知己了!無語呀!中途島海戰(zhàn)日軍第一波次攻擊和美軍飛機的交換比可是2:40呀!影片中無畏式竟然能把零式戰(zhàn)斗機打下來,日軍飛行員要有多菜呀!
把戰(zhàn)爭初期的日軍精英拍成這個樣子,絕對是抗戰(zhàn)神劇的水平呀!總而言之,一個字 “爛”!不值得看!
《決戰(zhàn)中途島》電影觀后感5
感覺影片最大的問題就是劇情太散和最后決戰(zhàn)筆墨不足。應該著重去描寫美國海軍當時有多困難,需要大修的約克城趕工搶修72小時就加入戰(zhàn)斗,再算上中途島上的陸地機場,陸軍是一幫菜鳥,開著陸軍轟炸機難以對海面移動目標進行有效的俯沖轟炸,美軍東拼西湊才算是湊出來四艘航母(算上中途島這個機場的話)。算是能形成與南云的機動部隊的四艘航母相抗衡的力量。影片中段應該著重去交代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和萊頓的密碼破譯工作。而決戰(zhàn)最后,應該把飛龍?zhí)柹嫌延勒墒羞@個日軍王牌飛行員最后一次出擊拍出來,空襲約克城號后沒有歸來,這樣在主角駕駛著發(fā)動機熄火的飛機,在黃昏時刻,所有人都認為他不會回來的時候,踉踉蹌蹌降落在降落在企業(yè)號的甲板上,這樣去鋪墊的話,可比靠飛行甲板上的群演干巴巴的說一句“很多人都飛不回來”要給力許多吧。最后主題也鮮明了,就是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只要有一丁點取勝的希望,堅持到最后一定能取勝,這樣一來,美國海軍最后取勝和主角奇跡生還也呼應了起來。更重要的是,這場戰(zhàn)爭本就是堅持到最后才取勝的結果,麥克拉斯基的飛行隊能突然出現(xiàn)在日軍艦隊上空這一神來之筆,也是必然之中的偶然,就是大黃蜂和約克城號上的飛行員,以及中途島上的陸軍航空兵從上午就開始的沒有效果卻持續(xù)不斷的空襲,導致護航的零式戰(zhàn)斗機的飛行員甚至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而南云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則作出魚雷換炸彈,炸彈換魚雷這樣的毀滅性決定。而麥克拉斯基和主角最后抓住了這由無數(shù)美軍飛行員的生命鋪設出的希望,取得勝利。說到底,應該拍成一個在低谷之中等待希望的故事,主角的心路歷程,不應該是曾經(jīng)不顧生命最后醒悟顧及生命,這跟導演所拍攝的特效場面一點都不搭啊。節(jié)奏應該像陀螺的環(huán)太平洋多靠攏一下,感覺就對了。還有逗比導演在中途島上拍電影的劇情可以去掉,完全是多此一舉。
最后說一下,第一次寫評論收到這么多回復我很開心,可能是我標題戾氣有點重,會引來一些反感,見諒,約翰福特的事情這個我之前不知道,感謝指正,看的時候真的覺得跟主體劇情沒有關聯(lián)才吐槽的。我只是個普通觀眾去看電影,不是什么資深軍迷或者專家,我就是站在能否吸引普通觀眾的問題來評價這部電影,畢竟電影是給大眾看的,我覺得完美的標準就是既能還原大部分史實又能吸引路人來看,你只有把更多的路人吸引過來了,才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這段波瀾壯闊的太平洋戰(zhàn)爭。大仲馬寫小說也是要把歷史編編改改一番,黑澤明在影武士中拍的長筱之戰(zhàn)也是沒多大符合歷史,作為電影文學,畢竟是要有主次的,是藝術就得有必要的藝術加工。我不拿回扣我也不靠寫公眾號賺錢,我沒拿賣拷貝的綠帽港出來比,我沒說要加愛情戲,有話好好說,理性討論,有知識不是為了攻擊別人的,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你把這電影當作紀錄片看的一本滿足是你的快樂,我也承認還原歷史是本片的亮點(除了5條大和),但你沒權力拿你的標準噴別人,又不是拍給你一個人看的,不懂尊重的別來靠近我。
看過《2019決戰(zhàn)中途島電影下載|2019《決戰(zhàn)中途島》電影觀后感優(yōu)秀范文5篇》的人還看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