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發(fā)言稿】
發(fā)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年讀書報告會發(fā)言稿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沒有別的什么興趣愛好,一直到現(xiàn)在為止,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讀書和看電影。想當初,我的夢想是當個作家,為別人寫書,但這個美夢做得很短暫,讀中學時自從接到了一些薄薄的退稿信后,我就從美夢中清醒過來,一心一意只想當個讀書的人。那時我最向往的職業(yè)是圖書管理員,報考大學時就想填圖書管理系,幼稚的我以為圖書管理員的職責就是讀書,幻想著讀盡天下好書,但天意弄人,陰差陽錯,我又一次與美夢擦肩而過,成了一名語文教師。個中曲折,一言難盡,我只能安慰自己,好歹語文教師也算半個讀書的人,一半讀,一半教。讀書(尤其是文史類書)對語文老師來說算是分內(nèi)事,即使上班時間看,也不算不務(wù)正業(yè),校長也不會扣我獎金,自此心才算安定下來。
我當初讀書非常雜,且缺乏系統(tǒng)性。大學時,算是一文學青年,癡迷于中國古典文學和當代文學作品,追捧當時的小說家和朦朧詩人的勁頭不亞于現(xiàn)在的90后“追星”,因為書不易得,也干過抄整本書這類“傻事”,(當然,在激情燃燒的歲月干點傻事也不足為奇)那時還是我男朋友的涂老師也幫我抄,記得抄過整本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勃朗寧夫人十四行詩集》、《飛鳥集》等;教書后很長一段時間都喜歡讀史書及人物傳記,如《史記》、《梵高傳》之類;有了女兒后,把小時候沒條件看到的童話故事和《十萬個為什么》之類的兒童百科全書都看了一遍,而且讀得津津有味;年紀漸長之后,喜歡讀散文,尤其是臺灣的一些散文家的作品,如席慕容、龍應(yīng)臺、張曉風等人的作品;我讀書也很能“與時俱進”,經(jīng)常與學生交流讀書書目,學生愛看的書我一定會找來讀讀,如80后韓寒、郭敬明、張悅?cè)坏茸骷业淖髌?,我都讀過,與學生交流起來也就有了發(fā)言權(quán)。
讀書雜,自然有雜的好處,什么都知道一些,起碼能把學生“忽悠”得一楞一楞的。但“雜”也很容易成為“半桶子水”,哪方面都不精不深。近些年,一想到我已經(jīng)超過四十歲了,不像男同胞四十歲正是“鮮花綻放”的年齡,我就很有緊迫感,所以打開一本書便格外慎重。因為一本不適合的書,奪去的不止是時間,還有可能加劇思考的膚淺化。我想我自己是在讀書上走過了一些彎路,才導致了今日的難有所成。我是個后知后覺的人,20歲就應(yīng)該明白的道理我到40歲才知道,我現(xiàn)在說出我終于明白的事,希望朋友們以我為“前車之鑒”。
一、讀書要有一個長遠規(guī)劃,要有適合自己的書目
讀什么書,和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很有關(guān)系?,F(xiàn)在我們都在吃教書這碗飯,為了讓這碗飯更好吃些,讀些教育方面的書是必要的,特別推薦:《陶行知教育文集》和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給教師的建議》等教育經(jīng)典。閱讀教育經(jīng)典,就是直接聆聽古今中外教育大師不朽的聲音,請他們走進我們的心靈。除了認真閱讀教育教學專業(yè)這些“有用”的書,還可來點非功利的`“沒用”的閱讀,如文史哲等方面的書。讀書既要專也要雜,專可深,雜可廣,讓我們這些“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靈魂”更飽滿充盈些。
克服隨意性的毛病,有計劃地閱讀,每個學期至少讀三本專著。最好具備一種能力,就是能夠迅速地找到本專業(yè)最好的和最有用的一批圖書,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跟蹤本專業(yè)的最新發(fā)展。訣竅是,尋找本專業(yè)最優(yōu)秀的人,看他們讀過什么書,正在讀什么書,經(jīng)常談?wù)摰氖悄男?,哪些名字,留意你喜歡的書后面附錄的參考書籍,據(jù)此列出適合自己的書目。
當然,“再好的書目,都只是睡美人,需要吻醒。要知道,在睡美人的周圍,荊棘叢中死掉了許多匆匆趕來的王子。因為他們是在不適合的時間,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以不適合的方式接近睡美人的。”(鐵皮鼓的話)
二、專題閱讀是一種很重要的閱讀方式
圍繞一個專題,搜集相關(guān)重要書籍,攻克之。一個主題一個主題地攻克下來,你會讀得越來越輕松,越來越深入,在不知不覺間,促進了自己的專業(yè)成長。因為各個主題往往相關(guān)相聯(lián),相互啟發(fā)。而在這種時候,選擇書籍將變得更為容易。
例如,心中的疑難問題可以算是一個專題,有段時間我在思考教育的本質(zhì)是什么,以及如何當一名語文教師等問題,就閱讀了劉彭芝的《人生為一大事來》,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吳非的《不跪著教書》,常作印的《不做庸師》,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跡》,王崧舟《詩意語文》,以及錢夢龍、魏書生、程紅兵等人的書,去構(gòu)建自己心中理想的教育花園。
自己做的課題也可以是一個專題,我自從去年開始做“運用博客進行一主三自活動式寫作”這個課題后,就閱讀了薛涌的《北大批判中國高等教育有卜、《精英教育》,魏智淵的《語文課》、王開東的《深度語文》、美國的中學課本《美國語文》等書籍。
三、以讀帶寫,以寫促讀
我經(jīng)常與女兒交流讀書問題,本想教訓她或成為她的榜樣,但后來反被她教訓。她說我最大的問題就是“讀書太多,思考不夠,寫得太少”,我倒吸一口涼氣,真是不給老媽留一點情面,弄得我灰頭土臉,下不了臺,可我又不能不承認確實是一針見血。所以現(xiàn)在我們的關(guān)系發(fā)生了大逆轉(zhuǎn),我每寫一點小東西,都要發(fā)去給她過目,讓她督促我寫。
在《李鎮(zhèn)西與語文民主教育》一書中,作者談到了他的感想:“讀到蘇霍姆林斯基樸素親切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我感慨不已:沒有令人敬畏的“理論框架”,沒有故弄玄虛的深奧術(shù)語,通篇只是心靈泉水的自然流淌這樣的文字,其實我也可以寫呀!于是,我也試著以日記的形式寫我的教育手記了。”我深深感嘆:名師原來是這樣煉成的,只要愿意,完全可為??!寫些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就會知道自己缺什么而應(yīng)該看些什么書了。
書籍能帶給人心靈的震撼,滋養(yǎng)人的靈魂。美國詩人狄金森說: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閱讀能讓我做一棵有思想的蘆葦,也許我的地位很普通,工作很平凡,收入不太多,但精神不能貧乏,要從容身的狹小世界通達壯麗的精神宇宙,活出生命的尊嚴。
我們一中有很好的讀書氛圍,有不少老師都很善于讀書,大家會一起交流自己正在讀的好書,也會相約一起在網(wǎng)上購書,我常被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所感染,與大家同行,我獲益良多。
謝謝你們。
1.實習報告會發(fā)言稿
2.報告會發(fā)言稿
3.讀書報告會開幕詞
4.大學生勵志報告會發(fā)言稿
6.報告會發(fā)言稿范文匯總六篇
7.報告會發(fā)言稿模板集合十篇
8.法制講座報告會上的發(fā)言稿
各位參加讀書報告會的同志們:
記得著名的英國作家肖伯納說過一句名言,兩個人在一起交換蘋果,與兩個人交換思想不一樣。當兩個人交換蘋果之后,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而當兩個人交換思想之后,每個人就有兩個思想。讀書能夠增長人的閱歷、豐富人的情感、深入人的思考、啟迪人的思想,使人快樂起來,美好起來,激情起來,奮斗起來。
2007年3月5日,衛(wèi)生廳黨組書記、廳長 劉天錫在――衛(wèi)生廳領(lǐng)導干部理論學習研討班上的講話中講到學習是對自身最好的投資;學習是對心靈最好的凈化;學習是成功的階梯。學習對每個人都是極其重要的,是每個人成長、成才、成功、成就的基礎(chǔ)的基礎(chǔ)。
今年3月9日,武院長在我院開展“兩項建設(shè)年”暨“三比三創(chuàng)一樹立”動員大會上也對開展讀書報告會進行了安排部署,在護理部和我院團總支的積極協(xié)調(diào)和努力下,我院的讀書報告會今天終于拉開了帷幕。
我們組織報告會目的主要是:交流讀書的方法2報告讀書的心得體會3激勵讀書的興趣4創(chuàng)造讀書的氛圍;通過讀書報告會這個平臺,迅速在全院掀起讀書的熱潮,為創(chuàng)建學習型醫(yī)院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讀書,加上一點思考,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書給了我們對過去的沉思;科普書給了我們對未來的幻想;小說讓我們暢游在主人公的情節(jié)里;散文讓我們流動在清新的文字中。專業(yè)書讓我們共同分享前瞻的理論和思想。
中國古代就有很多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名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本書里知乾坤”。
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書本是一種最為普遍的傳播信息的方式。世界在進步,書籍也在伴著人類進步。人隨書籍對知識、事件的傳播,有了更宏觀的思想與視野。讀書變成了人類生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茗、書、音樂相伴淡定怡然的女子。一路走來的我,不同階段的我,都有一個很重要的道具,便是書了。
因為讀書,我視野大開,我的思想便不再局限于狹小一隅。因為讀書,一向豪爽的我,也變的更為大氣了。書山有路勤為徑,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人,我也深為自己這一點而慚愧,卻本性難移。但是書山這條路,我雖然談不上勤,但委實也是一路走著,還將走下去吧。這么些年,身旁的人用種種稱號說著我,全不管我是否實與名俱。起初我還極力反駁著。后來說的多了,也懶得反駁了。人性的虛榮也會讓我有些許的自得,但那也不過是瞬間的事。我很清楚自己的水平,自己也不過如此罷了。
我也不知從何時起,腦中一直有個信念固執(zhí)的占據(jù)著。那就是:我們怎么活都只有一輩子,多知道點總是好的。因了這個執(zhí)念,我讀書,各個方面的,從來沒有停止過。從來不曾厭煩。甚至有些不求甚解。一年又一年,于是也就————因為固執(zhí)占據(jù),變成了一種性格,怕是這輩子也改不了了吧。不過也挺好的,那就不改了。
現(xiàn)在的我,忙碌的日子,心也因此浮躁的很呢。那么多的書,似乎變的越發(fā)讀不完了。仿佛間時間少了許多,書卻多了。我也深為遺憾呢。只有盡力了。這也是我為何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原因吧。總是吃老本是不行的呀。腦子里的存貨還是需要不斷補充的啊。所以反思后,還是得繼續(xù)讀下去啊,自勉吧。
時有人問我關(guān)于書的事,有些我委實回答不了。因為我了解的也不過是我自己較喜歡的那些罷了。別人喜歡的,我卻未必關(guān)注吧。有人讓我推薦幾本書,我頗為難。每個人的閱讀傾向不同,我喜歡的,別人未必喜歡。每每這時我頗為糾結(jié)。有人借我的書讀,我十分高興樂于相借,但是卻不知道該借什么。讀書啊,真是因人而異的事啊。
因為讀的積累,因為讀的輸入,自然會有源源不絕的寫,不絕的輸出。于是,我寫了頗有幾本集子。而且從xx年到而今的20xx年,長達17年的23本日記。這些都是我千金不換的財富。大家總是說我愛讀書,我委實妄擔虛名了。讀書從來不是我的愛好,只是我再普通不過的習慣罷了,一種改不掉也不會改的習慣罷了。
最后,我給大家講兩個發(fā)生在我身上,對我影響很深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那是小時候,姥姥在我家。一天,我寫完作業(yè)。便玩了起來,姥姥問我,怎么光玩?我說我寫完作業(yè)了。都會了。嘮叨的姥姥卻說,學問可是沒有完,沒有深??!她的話我當時不是太懂。
第二個故事:我高中時,那個時候語文、歷史老師都很寵我。我自然也有點驕傲吧。一天,我把寫好的作文拿給語文老師看,自我感覺很好。卻不成想他并沒有如往常表揚我。居然只說了句:要是多讀點書就更好了。我當時雖然不敢說什么,但是心里還是很生氣的。他的話當時我雖然懂,卻不以為意。
這就是我的演講。謝謝大家!
看過《2023年讀書報告會發(fā)言稿精選3篇》的人還看了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