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調研報告】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是習近平同志于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zhàn)略。十九大報告指出,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nóng)”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紅色資源調研報告精選五篇,歡迎品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這為紅色教育融入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阿壩州有豐富的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紅色基因伴著孩子們成長,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月15日,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小學校長羅飛在“民族地區(qū)(四川)思政開學第一課暨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兩周年紀念”活動現(xiàn)場告訴筆者。該校將思想政治課有機融入班團隊會課和學科教學中,呈現(xiàn)出“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生動氛圍,其教育成果獲得“四川省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研究實踐基地”榮譽稱號。該校作為全省僅有四所獲此殊榮的學校之一,進一步確立了該校在思政建設的領先地位。
試點行動?開啟全州思政教育新征程???
實踐育人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長期堅持的基本原則,思政課教學改革是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實踐育人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
阿壩州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樹立“紅色教育樹魂”的核心理念,用紅色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是全州教育的核心思想。該校充分運用和豐富“紅漫思政教育研究院”推出的“思政教育一體化創(chuàng)新課堂”(即“紅漫課堂”)教育資源,用愛國主義影視資源、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云平臺、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課程等,以青少年德育和素質教育為目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由該校教師承擔的思政示范課多次在全州進行展示,用思政小課堂照耀社會大課堂,回答好“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的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小學篇章。2019年11月州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星蒞臨該校思政課堂現(xiàn)場會,并稱其為全州思政建設教育樹立了典范。2020年11月,由該校承辦的阿壩州教育系統(tǒng)思政教育建設調研會在該校舉行,州教育局盧曉軍局長及全州13縣教育局局長觀摩了該校思政課堂《平凡英雄時代楷模》《學會溝通交流-愛的沖突》等,受到與會嘉賓的一致好評。該校思政課堂建設多次受到《阿壩日報》《四川民族教育報》《四川教育報》等報道。
理論創(chuàng)新?用紅色拓立德樹人新路徑
紅色資源承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革命史、奮斗史和英雄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教育資源,是青年學生特別是民族地區(qū)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鮮活教材。通過整合紅色歷史、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文化的資源,提高阿壩民族地區(qū)學校的思想教育的話語體系和育人方式。
近年來,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小學將紅色思政課堂實踐和推廣作為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學校精選在思想教育、音樂教育、語文教育和心理學教育等方面有教學經(jīng)驗的師資力量組成課題團隊,實施《紅色資源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課題,受到省、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高度評價。
“紅軍長征途經(jīng)阿壩州也為阿壩州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研究紅色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經(jīng)驗研究,具有加強民族團結、進行愛國教育、傳承藏羌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重要意義。”該校教務處溫海波主任說,該校積極將研究成果拓寬該校立德樹人新路徑。
傳承啟迪?紅色文化浸潤心靈新探索
在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小學“紅漫課堂”主題教室,教室外記錄阿壩州的紅色歷史壁畫、教室內的氛圍陳設和紅色圖書角,格外引人注目。教室里安裝的紅軍長征電子拉屏更具科技感,該電子拉屏可通過人體隨動的方式動態(tài)呈現(xiàn)紅軍長征的光輝歷程,實現(xiàn)人動屏動故事動的效果。據(jù)介紹,“紅漫課堂”愛國主義影視資源更是豐富多彩?!堵櫠墓适隆贰㈦娪啊峨u毛信》、紀錄片《復興之路》、美術課程《十送紅軍》、詩歌課程《七律·長征》等紅漫影視教學資源走進該校的思政課堂。
“下一步,我們將聯(lián)動文化、旅游、黨校等部門,廣泛收集紅軍長征在阿壩州留下的文史資料,讓孩子們了解發(fā)生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故事”羅飛說,“我們也有自己的文創(chuàng)作品,比如《實小春蕾》?!薄秾嵭〈豪佟肥菍W校自創(chuàng)作品,“成長與信仰”利用音樂、舞蹈、詩歌、美術等形式來提高學生審美修養(yǎng)、豐富精神世界、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達到浸潤兒童心靈,促進價值觀啟蒙的效果。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小學強化新時代思想引領,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大對全州紅色教育資源作系統(tǒng)梳理,分析其教育特征,在實踐中總結、探索運用紅色教育資源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目前,該校建構了“道德與法治”、“紅漫主題教育”、“成長與信仰”等紅色思政課堂并進行全州推廣示范。根據(jù)每個階段的學生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資源進行紅色思政教育,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如果說,世界上真正存在無價之寶,那她最應該是指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一個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一個發(fā)展的民族,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意志。書中所稱頌的紅色精神,她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中發(fā)揮著先導作用,并在實踐的冶煉中得到升華的一種崇高精神,她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生命之源、動力之源。她不僅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槍林彈雨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勝利的法寶,而且對現(xiàn)代社會也有著重要啟示和示范作用。
中國共產(chǎn)黨已經(jīng)走過了90多年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戰(zhàn)爭年代創(chuàng)造的井崗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以其崇高的追求、純潔的品質、豐富的內涵,為最可寶貴的人類精神財富增添了璀璨無比的偉大篇章,堪稱中國之寶、寶中之寶?!都t色精神》這本書,擷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最具時代特征、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這四種精神,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紅色經(jīng)典故事,再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長期艱苦的關鍵中克服艱難險阻奮斗不息、在內憂外患的多重壓力下突破困境絕處逢生、在道道關隘和重重考驗面前迎難而上自強不息的英雄氣概。
今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于中華民族的凝聚、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已經(jīng)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傳承紅色精神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積極宣傳紅色精神,大力弘揚紅色精神,把紅色精神潛移默化成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和靈魂。因而也就涌現(xiàn)出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雷鋒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抗洪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革命和拼命、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大公無私先人后己、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五種革命精神。有了這些精神,中華民族一定會走向復興之路、繁榮之路;有了這些精神,中華民族就會更加健康、更加堅強、更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愿更多的人閱讀經(jīng)典《紅色精神》;愿更多的人爭當《紅色精神》傳人!
我校通過"傳承紅色文化構建和諧校園"活動的開展,學校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以團校陣地建設為主線,以文化活動為基礎,以社會實踐為平臺的紅色文化建設體系。一年來,學校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取得豐碩的成果,學生學英雄,做好事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有30多人次拾金不昧,九年級學生撿拾手機立刻歸還了失主,失主因此送來了表揚信;學生的錢包不慎遺失,同學撿拾后都會主動交老師?,F(xiàn)在,在散水頭中學校園內,紅色文化正如一縷春風,深入到師生的心中,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構建和諧校園,它正在發(fā)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紅色電影,讓學生與紅色精神零距離。
學校為打好紅色教育這場硬仗,充分利用網(wǎng)絡、電視、多媒體播放紅色電影,讓學生與英雄人物零距離接觸,思考他們的內心世界,以革命前輩為榜樣,學習他們?yōu)榱藝液腿嗣竦睦娌幌侇^顱灑熱血,真正受到紅色精神教育。為此,學校成立了專門領導班子,安排了專職的“紅色電影”放映員,每周擠出一個小時的時間讓學生看紅色電影。并為每位學生建立了影視筆記,供學生在觀看紅色電影以后,寫下自己觀后的所感、所思、所悟
二、紅色文章滋養(yǎng)孩子美好心靈
除觀看紅色電影以外,學校特意購買了300余本紅色書刊、50余張紅色電影光盤。我校圖書室全天開放,讓每位學生每天閱讀一小時以上的紅色小說、紅色文章、紅色詩詞等,通過閱讀學生受益匪淺。如今潘冬子、小兵張嘎、焦裕祿等英雄形象已深深扎根學生心田,使他們從小就接觸到英雄人物,并以他們?yōu)榘駱?,爭做紅色少年。
三、紅色詩歌、紅色歌曲唱響整個校園,迸發(fā)師生學紅色文化的活力。
在觀看紅電影、閱讀紅色文章的同時,學校還進行了紅色詩歌聯(lián)誦、紅色歌曲演唱比賽等紅色文化教育活動,迸發(fā)了師生學習紅色文化的活力。一年來,學校除進行毛澤東詩詞誦讀以外,還大量搜集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詩詞讓學生誦讀,使學生受到了紅色詩詞教育。走進校園隨便找一個學生都能熟練背誦幾十首紅色詩詞。在進行紅色詩詞閱讀的同時,學校充分運用音樂課,教唱紅色歌曲,如《解放區(qū)的天》、《南泥灣》、《黃河大合唱》、《九一八》等革命歌曲,讓學生在紅色歌曲的旋律中,感情得到了升華,情感受到了熏陶。
通過以上紅色教育活動,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凈化,思想道德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勤儉節(jié)約、愛國愛家、關心他人、熱愛勞動等革命觀念深入人心,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奠定了扎實思想基礎。扎根農(nóng)村,務實工作,潛心教書育人成為每位教師的工作目標,紅色教育讓我們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fā)展我們會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不斷改進我們的做法和教育的內容,我們一定會讓老區(qū)學校成為師生紅色思想教育的陣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守住陣地并打好這場硬仗。
為持續(xù)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確保各項學習任務落到實處,為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實、走深,4月14日晚,阿左旗科學技術和林草原局在系統(tǒng)內組織觀看“三千孤兒入內蒙”系列專題片之《夢中的額吉》第三集,讓黨員、干部身臨其境的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奮斗歷程。
1923年,內蒙古產(chǎn)生了包括烏蘭夫在內的第一批共產(chǎn)黨人。新中國成立后,內蒙古創(chuàng)造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佳話。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多措并舉利用這些“紅色資源”,讓紅色資源活化為可聽可看、可讀可感的“活教材”,重溫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奮斗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延續(xù)紅色血脈、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黨性教育的教學資源。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進行的萬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偉大壯舉,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的追求為精神導向的時代價值的靈魂。追尋紅色記憶,感悟革命精神,時代的蒼桑感使我們更對其產(chǎn)生一種久違的眷戀與心靈的洗滌,這種蒼桑感使我們內心油然感恩于現(xiàn)在,感恩于離我們己遠去的一代英烈,眷戀他們那種堅忍不拔,理想與信仰高于一切的無私奉獻精神。
在長征征途中培育出來的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xiàn),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不斷走向成功的強大精神動力。長征是偉大的,她的偉大現(xiàn)在看來不完全是表現(xiàn)在她的一個個具體戰(zhàn)役的勝利上。從出發(fā)前的數(shù)十萬人,到達延安時僅剩下一、二萬人,雖然一路上打了很多次勝仗,但是相比這種可見的勝利與失去,那實在是一種慘痛代價為籌碼換來的勝利。另外從敵我力量懸殊的對比和物質利益的得失上說,怎樣也很難理解這種勝利的深遠意義。國民黨趕盡殺絕想把一支代表人民利益與希望的隊伍驅趕了二萬五千里,迫使紅軍進行戰(zhàn)略性大轉移而退居到中國民族圣地延安城。然而,正是這一奇跡般的戰(zhàn)略轉移,長征的偉大意義在此后一個久遠的時代中表現(xiàn)了出來。截止到現(xiàn)在,我們還受益于她,并感恩于她,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作家矛盾也曾說過:斗爭的生活使你干練,苦悶的煎熬使你醇化;這是時代要造成青年為能擔負歷史使命的兩件法寶。當今天我們重溫長征這段悲壯史詩的時候,當我們再次高歌高原寒,吹斷糧的時候,那種時代跨越感讓我們內心感恩于現(xiàn)在,不畏將來。追尋紅色記憶,感悟革命精神,那段崢嶸歲月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用心感受和領悟,來培養(yǎng)一種民族責任感、使命感,學習那種理想和信仰高于一切的無私奉獻精神。
追尋紅色記憶,感悟革命精神。長征的歷史表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軍隊,只要有這種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也只有銘記歷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xiàn)在、正確創(chuàng)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