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熱門推薦】
刁娜,女,25歲,山東省煙臺市南山國際旅行社龍口分社業(yè)務部副經理。2011年“山東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第四屆山東省道德模范。
2011年10月23日傍晚5點多,天色陰暗,空中飄著小雨。刁娜和愛人下班開車回家途中,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路中有一個模糊的東西,像是一個人。車子小心繞過時,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刁娜才看清是一名女子倒在地上,滿身是血。此時正是下班高峰期,車流如梭。“天這么暗,她會不會被車軋到?”刁娜腦中閃過一絲擔心。“停車!”夫妻倆幾乎同時作出決定,將車倒了回去,二人下車仔細查看女子受傷情況。因為不懂急救知識,不敢輕易移動傷者,兩人就站在受傷女子前方,迎著駛來的車輛,用自己的身體為她筑起一道防護墻。他們不停地打手勢、喊話,指揮過往車輛繞行,并迅速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120還沒有來,天卻徹底黑了,過往的汽車都開啟了車燈。為了給過往車輛更明顯的提醒,刁娜的愛人回到車里拿警示牌,刁娜一人站在雨中指揮過往的車輛。這時,一輛轎車徑直沖了過來。雖然在司機看清刁娜的一瞬間,猛打了一把方向盤,但還是晚了一步,刁娜被掛倒在地。“當時天已經很黑了,又下著雨,可能司機視線不好,直接就沖這邊過來了,因為怕傷者被第二次碾軋,我當時本能得就擋在前面,啥都沒想”刁娜后來講述道。
救護車趕來了,將受傷女子和刁娜一起送往醫(yī)院。拍片后發(fā)現(xiàn),刁娜右腿嚴重骨折,需要立即手術。被救女子受傷更為嚴重,車禍造成她十根肋骨骨折并顱內出血,幸虧發(fā)現(xiàn)搶救及時,脫離了生命危險。做完手術后,刁娜連續(xù)發(fā)燒好幾天,每天都得依靠大量止痛片來緩解術后劇烈的疼痛。但她說對救人這件事,從不后悔。刁娜說,人與人之間,應該多些溫暖,一條腿能換回一條命,值!
刁娜以及家人以為這件事就此過去了,也從不曾想過要對外人提及。3天后,一名當?shù)赜浾叩结t(yī)院體驗生活,在與救護車司機聊天時偶然得知了刁娜救人的事跡,立即進行了報道。隨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紛紛跟進報道,刁娜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事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共鳴,成為“小悅悅”事件導致的“道德寒冬”里一股最為溫暖的正能量,廣大網友盛贊刁娜“不但人長的美,心靈更美”,并親切地稱她為“最美女孩”。
11月11日,刁娜在出院前做的最后的一件事情,就是坐著輪椅,去看望她救下的王園園,把社會各界捐給她的1萬元善款轉贈給了王園園。
2011年11月1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以“女孩車流中舍身救人”為題對刁娜的見義勇為進行了報道。12月4日晚,由中央電視臺和全國普法辦聯(lián)合舉辦的“法治的力量——2011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盛典”在北京揭曉,刁娜獲得“2011最美中國人”稱號。
沈星,男,1981年6月出生,生前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學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學院副營職參謀、上尉軍銜,第四屆山東省道德模范。
2012年5月11日,沈星請假回山東青州,為準備畢業(yè)論文收集相關材料。2012年5月13日10時許,青州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學生王鴻昊在青州市南陽河不慎落水。途經此地的沈星聽到呼救聲后,奮不顧身立即跳入水中實施營救。他一次次將王鴻昊推向岸邊,由于水流湍急、河堤坡陡濕滑,王鴻昊一次次從河堤滑下來,經過沈星數(shù)次奮力推舉,在聞訊趕來的一名婦女和中年男子協(xié)助下,終將落水學生營救上岸,但沈星因體力透支沉入水中。在軍地共同搜救下,沈星被救撈上岸,但因溺水時間過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當沈星被打撈上岸時,在場的人們都驚呆了,他仍然舉著雙手保持著向上托舉的姿勢。他用生命踐行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莊嚴承諾。
沈星同志是一個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掛在他宿舍臺燈上的小卡片,寫著這樣一段話:“共產黨員的稱號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一種感召,蘊含著把優(yōu)秀的人、高尚的人引領凝聚到一起的無窮力量!”。沈星同志是一個奮發(fā)有為、恪盡職守的人。每次崗位調整都能很快進入角色、勝任本職。先后參與編寫了6項教學規(guī)范和教材,2套教材分獲二炮一、二等獎,發(fā)表多篇教學理論研究文章。沈星同志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根植頭腦、融入血脈。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就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經常幫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洗衣服挑水打掃屋子。沈星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曾組織策劃同學“保衛(wèi)母親黃河”活動,自行車騎行1000多公里,力所能及開展社會調查和宣傳活動。
沈星的英雄壯舉,感動了古城青州,感動了齊魯三秦,感動了神州大地。駐地數(shù)萬群眾自發(fā)到英雄犧牲的地方點亮燭光、敬獻花圈、譜寫詩歌,通過各種方式沉痛哀悼英雄、追憶英雄。追悼會那天,200多家黨政、企事業(yè)單位敬獻花圈,近10萬群眾自發(fā)沿途送別。
英雄逝去,精神長存。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等10多家主流媒體深入報道沈星事跡,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以3分鐘時長在提要和頭條中播出,網絡點擊量超1000萬,跟帖評論達10余萬人次。2013年3月,沈星的英雄事跡被西安電影集團拍攝成專題片《一道星光化彩虹》并進入院線公映,成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教材。
為弘揚英雄壯舉,二炮黨委和山東省濰坊市委分別作出向他學習的決定。沈星先后被軍隊系統(tǒng)追授“第二炮兵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模范”、“熱愛人民好軍官”榮譽稱號;山東省、陜西省分別追授他為“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見義勇為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團中央追授他“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劉成德,男,77歲,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歸德鎮(zhèn)薛莊村退休工人,第四屆山東省道德模范。
50年前,雷鋒親筆給他寫下贈言:“你是我永遠學習的好榜樣”。50年來,無論在部隊、企業(yè)、農村,他都默默學雷鋒、做好事。在山東,被贊為“當代雷鋒”。
劉成德1957年入伍。1961年3月,他和戰(zhàn)友分乘兩艘機帆船出海執(zhí)行任務。夜間返航時,隨行的1號船因霧大不幸觸礁,船上14名戰(zhàn)友危在旦夕。接到求救后,劉成德主動請纓前去救人。當時,天黑霧大,風高浪急。劉成德脫去棉衣,腰系大繩,義無反顧縱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海水,短短100米距離,幾乎耗盡了他全身力氣。精疲力竭的劉成德終于把大繩送到1號船,14名戰(zhàn)友得救了!他卻患上了終身腰腿疼的毛病!因為這次救人壯舉,他作為先進人物參加了沈陽軍區(qū)首屆共青團代表大會,并與雷鋒同臺受獎。
50年來,劉成德牢記雷鋒囑托,處處以雷鋒為榜樣,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在部隊,他忘我工作,熱心助人,積極幫助困難群眾和戰(zhàn)友,先后榮記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獲得“五好戰(zhàn)士”等榮譽稱號;在企業(yè),他立足平凡崗位,干一行愛一行,以釘子的“擠”勁和“鉆”勁搞技術創(chuàng)新,為企業(yè)創(chuàng)收20余萬元,并熱心幫助困難職工,受到企業(yè)干部職工廣泛好評;退休后回村,他堅持28年做村里的“義務清潔工”、連續(xù)7年在村子拐角處當“義務交警”,連續(xù)十幾年為五保老人孟慶泉送菜送飯,村里十多位困難群眾都接受過他的接濟和幫助。退休回村28年,劉成德做的好事數(shù)也數(shù)不清!
劉成德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但樂于助人一直是他堅守的信念。他因早年蹈海救人常年患腰腿疼病和嚴重的心臟病,速效救心丸總是隨身攜帶。老伴四年前患膽囊癌,先后6次化療。可他仍然省吃儉用、精打細算,給山東輕工學院困難學生何麗娟送去200元,為汶川、雅安等地震災區(qū)群眾先后捐款2000元……今天幫這個,明天幫那個,有人不理解,說他傻,甚至諷刺挖苦,劉成德說:“傻怎么了?我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只要向雷鋒學習,真心幫助別人,我心里就是快樂的!”50年如一日助人為樂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家庭成員,他的兒子、孫子、孫女也以他為榮,全家儼然成了“學雷鋒世家”。
多年來,劉成德還走遍濟南200多所中小學,深入大專院校、部隊、企業(yè)、機關,講述雷鋒故事,傳承雷鋒品格,踐行雷鋒精神。為此,濟南市建立占地5500平方米的劉成德事跡展覽館,接待社會各界干部群眾10多萬人次。
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雷鋒戰(zhàn)友喬安山、“當代雷鋒”郭明義等曾分別到濟南看望劉成德或為劉成德留言。他的事跡后被《解放軍報》、《大眾日報》以及新華網、人民網、大眾網等各級媒體刊登。《經濟日報》拿出4個版面集中報道,《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13年3月1日,中宣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全國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50周年座談會,劉成德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名學雷鋒活動先進典型,受邀赴京參加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