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syong.com--熱門推薦】
紅星照耀中國名家點評1
《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當時因為便于在“白色中國”發(fā)行才譯成“西行漫記”。坦率地講,我更喜歡“紅星照耀中國”這個名字,覺得更有中國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響力和沖擊力。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斯諾的印象還一直停留在高中歷史課本上——“1970年秋天,斯諾和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諾一起來到中國,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和毛澤東親切交談”。那個時候我總覺得這個洋鬼子不就是來過幾次中國,至于這么大肆報道他嗎?等真正讀了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斯諾和歷史書上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我覺得,在那個年代,他是一個發(fā)自內(nèi)心尊敬、熱愛紅軍的國際友人。斯諾站在一個“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據(jù)地,深入這片西方媒體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下“土匪”們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讓他們戰(zhàn)無不勝,是什么讓他們奮不顧身。告訴讀者們“土匪”們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又紅又專”,為世人呈現(xiàn)一個較全面也較客觀的“中國紅區(qū)”。
很多人看完《紅星照耀中國》,會常用這樣幾個字眼來評價:“熱情”、“魅力”、“氣質(zhì)”、“青春”、“活力”等等。斯諾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這我并不想詳述全部。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紅小鬼的話。當紅小鬼給斯諾端來水,斯諾更正之前的“喂”的稱呼,改稱“同志”道謝,“那個少年先鋒隊員大膽地看著我,‘不要緊,’他說,‘你不用為了這樣一件事情感謝一個同志!’”要知道,這些孩子當時只有大概十二三歲??梢钥闯觯词乖谀嵌纹D苦的時間里,人們雖然物質(zhì)生活極度匱乏,但是精神上卻有著極高的信仰和信念,這些青年人作為長征中的特殊群體,用自己的青春視角見證了這一偉大的征程。我想紅軍長征能夠勝利很大部分跟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為有數(shù)據(jù)顯示,長征時紅軍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5歲,戰(zhàn)斗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0歲。“青春”無論作為一個象征符號,還是作為一種實際政治力量,對于塑造中國20世紀的作用影響巨大:一般來說,青年倒向了哪邊,歷史就向哪個方向前進。曾經(jīng)在《時代》上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對中國“80后,90后”的批判,認為中國“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個人發(fā)展,不關(guān)心公共事務(wù)。其實我想,在中國,并不只是單獨的一個特定群體“80后或者90后”不關(guān)心政治。我所說的“關(guān)心政治”并不是指關(guān)心某領(lǐng)導**近又親切接見誰了,或者某美女到底與某領(lǐng)導到底有什么關(guān)系。我記得我大家在寫思想?yún)R報時,常寫到“我很關(guān)心國家大事,經(jīng)常看某臺某報”。其實我想,你那不是關(guān)心政治,是關(guān)心宣傳。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就是說,人類對公共生活的關(guān)心與參與是人類的本能和人性。政治并不比我們?nèi)ゴ河我按稌r大家自發(fā)討論分配誰帶水、誰做飯、誰洗碗,怎么分攤費用。在今天,這種天然的、自發(fā)的關(guān)心政治的人類本能成為王小波所說的“反熵”行為。這是一個無奈的事實。中國青年與美國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關(guān)心,我想并不能歸結(jié)為“個人覺悟”,政治環(huán)境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夠為年輕人參與政治提供一個“無形保障”。我想,紅軍長征期間,能夠大量涌向這樣一批的被后人所贊賞的青年,不僅因為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也造就了他們這樣堅韌的性格。
斯諾的語言詼諧幽默,讀來生氣盎然。比如他形容鄧發(fā)是“中國共產(chǎn)黨秘密警察的頭子”,在敵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遲,便會遍嘗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后腦袋搬家,葬身荒野。但他居然那樣談笑風聲,有一種黑豹的優(yōu)美風。他說賀龍是說起話來能叫死人活過來打仗。對周恩來的描寫就相對的中規(guī)中矩,“他個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jié)實,盡管胡子又黑又長,外表上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熱情。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lǐng)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chǎn)物。他講英語有些遲緩,但相當準確。他對我說已有五年不講英語了,這使我感到驚訝。”然而,對于毛澤東,斯諾則是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敘述,這在相當程度上也是一個中國革命的故事。在斯諾的筆下,毛澤東被還原成一個有血有肉,有缺點,有個性的一個人。當我想象著毛澤東把湖南不是說成“hunan”,而是說成“funan”時不僅黯然失笑。我們不對不承認,毛澤東對于中國革命的影響以及其歷史地位,盡管其在這過程中犯下過缺點?;蛟S毛澤東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少年的毛澤東很有個性,離家出走,甚至自殺。大約18歲的時候,他退學但是擬定了一個自修計劃,并且非常認真嚴格執(zhí)行,持之以恒。其實想想,我們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上課時候都很難堅持去上,經(jīng)常逃課了,更別說,如果退學后還能堅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學習。青年的毛澤東是一個熱血的青年。他和他的伙伴們,“熱心于體育鍛煉,在寒假當中,我們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繞城,渡江過河。遇見下雨,我們就脫掉襯衣讓雨淋,說這是雨浴。烈日當空,我們也脫掉襯衣,說是日光浴。春風吹來的時候,我們高聲叫喊,說這是叫做‘風浴’的體育新項目。在已經(jīng)下霜的日子,我們就露天睡覺。”種種的描述,讓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一個被官方神化了的掛在城樓上的偶像,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既偉大也不乏缺點的人。一個浪漫的詩人,一個有著女人為他生,為他死的男人。我想毛澤東在是屬于中國的,他的每根毛發(fā)和血管都刻著中國印記。他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人,雖然他也曾希望通過一種來自西方的方式來改變中國,但是他發(fā)現(xiàn),中國不是西方,中國是獨特的,無法復制他人的,所以他還是要回歸他所激烈批判過的傳統(tǒng),他的一生就是從反抗傳統(tǒng)到回歸傳統(tǒng),體現(xiàn)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歷史的重復。作為半個知識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動和實踐的膽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作者沒有把這本書的任何人寫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寫出了許多個終身為了中國革命而兢兢業(yè)業(yè),準備奉獻自己一身的人。
我覺得這種本書其實完全可以當成一本游記來看,雖然是60年前寫的書,但是美國人的那股滿不在乎的灑脫勁變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斯諾以他充滿熱情和生動的筆觸,記錄了日漸成熟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蘇區(qū)的一點一滴。大到毛澤東對抗日戰(zhàn)爭的著名論斷、共產(chǎn)黨的基本政策,小到黨員和民眾的言語神態(tài),斯諾以他出色的紀實文學技巧記錄了正在成長中的陜北蘇區(qū)的一副立體而豐富的影像,讓閱讀者無不身臨其境般的為之動容。雖然我們很想拿現(xiàn)在的共***和以前的共產(chǎn)黨來比較,但是我個人覺得是沒有可比之處的,畢竟很多時空限制太多。但是我仍然覺得那個時代的共產(chǎn)黨,已經(jīng)成為一個傳奇,他們有些孤獨,或者是非常孤獨,但卻在幽暗的歷史隧道中閃光。
紅星照耀中國名家點評2
一、蘇維埃掌權(quán)人物首先,切莫以為毛澤東可以做中國的“救星”,這完全是胡說八道,絕不會有一個人可以做中國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認,你覺得他身上有一種天命的力量,這并不是什么曇花一現(xiàn)的東西,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覺得這個人身上不論有什么異乎尋常的地方,都是產(chǎn)生于他對中國人民大眾,特別是農(nóng)民,這些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貧困、饑餓、受剝削、不識字,但又寬厚大度、勇敢無畏,如今還敢于造反的人們的迫切要求,做了綜合和表達,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假使他們的這些要求,以及推動他們前進的運動可以復興中國的動力。那么在這個極其具有歷史性的意義上,毛澤東也許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毛澤東的伙食也同每一個人一樣,但因為是湖南人,他有著南方人“愛辣”的癖好。他甚至用饅頭夾著辣椒吃。除了這種癖好之外,他對于吃的東西就很隨便。有一次吃晚飯的時候,我聽到他發(fā)揮愛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論。他首先舉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產(chǎn)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舉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國和法國來證明他的說法,可是后來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愛吃紅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來反駁他,他又只得笑著認輸了。我發(fā)現(xiàn)他對于當前世界政治驚人地熟悉。甚至在長征途上,紅軍似乎也收到無線電新聞廣播,在西北,他們還出版著自己的報紙。毛澤東熟讀世界歷史,對于歐洲社會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實際的了解。他對英國的工黨很感興趣,詳盡地問我關(guān)于工黨目前的政策,很快就使我答不上來了。他似乎覺得很難理解,像英國那樣工人有參政權(quán)的國家,為什么仍沒有一個工人的政府。我的答案恐怕并沒有使他滿意。他對于麥克唐納表示極端的蔑視,他說麥克唐納是個“漢奸”——即英國人民的頭號叛徒。
他對于羅斯福總統(tǒng)的看法是令人很感興趣的。他相信羅斯福是個反法西斯主義者,以為中國可以跟這樣的人合作。他又問到許多關(guān)于美國新政和羅斯福外交政策的問題。他所提問題表明他對于這兩個政策的目標都有很明白的了解。他把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看做走江湖的騙子,但認為墨索里尼能干得多,一個真正的權(quán)術(shù)家,有歷史知識,而希特勒,卻不過是資本家的沒有意志的傀儡。毛澤東讀過許多關(guān)于印度的書,對于那個國家也有一定的看法。主要的一點,就是認為印度不經(jīng)過土地革命是永遠不會實現(xiàn)獨立的。他問到我關(guān)于甘地、尼赫魯、查多巴蒂亞以及我所知道的其他印度領(lǐng)袖的情況。他知道一些美國的黑人問題,把黑人和美國印第安人所遭受的待遇,跟蘇聯(lián)對待少數(shù)民族的政策相對照。我指出美國的黑人和蘇聯(lián)的少數(shù)民族在歷史和心理背景上有著某些很大的不同,他對此也表示有興趣。有興趣——但是并不同意我。
紅星照耀中國名家點評3
被紅軍劇社的觀眾要求表演節(jié)目,只會狐步舞、圓舞曲、《波希米》和《圣母瑪麗亞》卻不夠斗志昂揚的,想不起《馬賽曲》怎么唱,只能極度尷尬地唱《蕩秋千的人》,幸虧沒要求再唱一個,心里石頭落地。
總是叫他的采訪對象為土匪或強盜,叫徐特立和謝覺哉一對白發(fā)土匪,將林伯渠的“沒收”稱為搶劫。認為列寧俱樂部里的宣傳漫畫失真,日本人鼻子沒有那么大。聊朱德手上的血是外科醫(yī)生的還是劊子手的,要看讀者的世界觀、宗教成見或同情心了。
描述老李的字像是帶著污泥的雞爪子在干凈的地席上留下的腳印。
對娶媳婦、女人和婚姻問題很感興趣。
辦外交部賭博俱樂部。
用可可粉、豬油和其他材料做蛋糕,然后做出一坨黏糊糊的焦炭。
可愛路人
農(nóng)村小腳老太有五六個孩子吃飯,但堅持要殺只雞招待斯諾,以防洋鬼子告訴外人說紅軍不懂規(guī)矩。
朱作其是精通英語、德語的電力專家,編寫了全國通用的工程教科書,在南方擔任顧問工程師時每年收入達一萬元。為了踐行慈善家祖父的遺言——把一生貢獻給提高人民大眾的文化水平,以殉道者精神加入共產(chǎn)黨。他本以為這意味著早死,是嚴肅的事情,但發(fā)現(xiàn)周圍嬉嬉鬧鬧,大家高高興興,略感意外。對斯諾表示只有一個意見,他們花在唱歌的時間太多了!現(xiàn)在不是唱歌的時候!
季邦認真要求斯諾同志替外國報紙寫到自己時候,決不能寫錯名字,不能讓外國同志誤會有一個紅軍士兵名叫“雞巴”,留下壞印象。
一個營長怕馬累著,要大家騎一里路就下馬牽著走三四里路,對十分愛護牲口,讓斯諾覺得自己是馬的護士,還是步行的那種。
獨臂將軍蔡樹藩擔心妻子會不會因為他失去胳膊和他離婚,要求斯諾寄條假臂回來。
墻報的批評黑欄中,一個人批評一個炊事員把小米煮得半生不熟,同時,還有一個炊事員揭發(fā)一個人老是抱怨他燒飯不好吃。
養(yǎng)馬的老李給斯諾看他寫字的筆記本,他已經(jīng)認識二百多個字了,紅軍每天教他四個,他在山西六十四年,還沒人教他寫自己的名字呢。
一個年輕戰(zhàn)士用心愛的兔子換了三只西瓜,吃完西瓜后,很不高興,要農(nóng)民把兔子還給他。
某農(nóng)民抱怨紅軍騎兵的馬吃得太多。
彭德懷
愉快愛笑,才智敏捷,遲睡早起,會因為有一件個人衣服孩子氣似的得意,愛吃瓜,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下令保存空投下來的懸賞緝拿他的傳單,紅軍缺紙,另一面好印紅軍的宣傳品。受刑時想下一次要招供,但每次都決定不屈服,堅持到第二次再說。一生最愜意的事是攻占長沙時拆毀了當年的刑室。
新學堂上學-因父母作樂才生子的言論被祖母要求溺死-放牛-煤礦14小時拉風箱-鞋匠12小時學徒-燒堿礦工人-工資紙幣由于換軍閥作廢-找舅舅愛表妹-饑荒中帶領(lǐng)農(nóng)民攻打不賣糧的米倉-十八歲當排長-諜報活動中被俘受刑-找表妹發(fā)現(xiàn)她已死,回去當兵-二十八歲任旅長,湘軍自由派軍官(因為辦事真的同士兵委員會商量)-平江起義-紅軍五軍團攻占長沙
朱德
云南講武堂-加入同盟會-隨滇軍推翻清朝-法屬印度支那邊界駐扎-同袁世凱軍隊作戰(zhàn)-同北京段祺瑞政府軍隊作戰(zhàn)-打唐繼堯-戒煙-在德國研究軍事學-碰到周恩來,入黨-南昌起義-湘南起義-井岡山會師
和康克清結(jié)婚后,就一直說自己五十六,沒長過歲數(shù)。
徐海東
熱情自豪,打仗十年,負傷八次,子彈穿腦,摔馬掉門牙。要斯諾寄一對假牙過來,因為他陷入情網(wǎng)。
家族中66個人被國民黨軍官殺死,首級值十萬大洋
徐特立
清朝塾師-長沙師范數(shù)學老師-上書請愿憲政割去小指尖-湖南省議會議員-法國里昂學習-巴黎大學學生-協(xié)辦長沙新式師范學校-宣傳馬克思主義被追捕-入黨-去俄國學習-回國任教育人民委員,
在長沙師范教書時教過毛澤東,說毛數(shù)學很差。自稱教書先生老徐,被斯諾采訪時是61歲。
林伯渠
東京留學結(jié)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成為國民黨創(chuàng)始黨員,遇見陳獨秀后加入共產(chǎn)黨,后去蘇俄,再到江西,任財政人民專員,保證紅軍收支平衡,著有《預算制訂大綱》,被斯諾采訪時是55歲。
毛澤東
在北京時,與七個人睡在一張炕上,翻身都得與兩旁人打招呼,但能欣賞到故宮庭院、北海梅花和楊柳掛珠。
在湖南期間,認識到農(nóng)民的戰(zhàn)斗性,組織農(nóng)民運動和武裝農(nóng)民的必要性。
陳獨秀動搖、妥協(xié)、驚惶,是不自覺的叛徒,是黨的獨裁者,要對1927年共產(chǎn)黨的失敗負最大責任。羅易促成了通國民黨的分裂,因為把共產(chǎn)國際指示沒收地主土地的抄件給汪精衛(wèi)看。
槍桿子運動…改良主義…冒險主義…退卻主義…李立三路線
蘇區(qū)
失業(yè)、鴉片、賣淫、奴婢、買賣婚姻、高利貸、高稅率絕跡,掃除文盲成績很大,農(nóng)民被分到土地。
劉志丹在陜西離世,他六歲的兒子在保安得到眾人疼愛,像個小元帥,對他的父親無比自豪。
斯諾接觸到的許多農(nóng)民意見批評一大堆,但是問到他們是否愿意過現(xiàn)在的生活而不愿過以前的生活,答復幾乎總是有力地肯定的。
相比于上海工廠的男女童工和包身工,蘇區(qū)工廠工人的生活雖然原始簡單,但十分健康,有健康、運動、自由、尊嚴和希望。
藝術(shù)和宣傳
紅軍劇團的戲劇為觀眾帶來了生活的幻覺,廣義來說,可歸為藝術(shù),當然也是宣傳。數(shù)百年來,鄉(xiāng)村無法獲得文字和知識,因愚昧被文人官僚控制,這種啟蒙則是與民眾共享知識。
許多農(nóng)民沒見過日本人,但在宣傳的影響下,相信自己有馬上被日本矮子奴役的危險。
水深火熱
成千上萬人餓死,兒童骨骼變形,肚皮因為滿是樹皮鋸末鼓起來,女人在饑荒中被賣來賣去。城市里囤積糧食的商人有千千萬萬噸谷物,交戰(zhàn)中的軍閥為了保留鐵路車皮防止其他軍閥扣留,不準通過鐵路運糧救濟災民。官員和商人用幾個銅板大批收購饑餓農(nóng)民的土地,三天口糧能買二十英畝土地,事后再出租給佃戶。甘肅一省就餓死了兩百萬人。